第5版:县域·方山

在戈壁滩上种下“账本森林”

薛雅心:在天山脚下书写青春答卷

□ 杨应平

[人物档案]:薛雅心,女,汉族,方山县人,中共党员,1999年1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方山县委巡察办科员。2024年4月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财政所工作。

2024年4月,薛雅心怀着一颗建设边疆、服务边疆的炽热之心,成为吕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一名柔性援疆干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财政所工作。初来新疆之时,她克服气候不适,饮食不惯等困难,秉持着尽职尽责的态度,认真学习援疆工作相关政策以及当地财务工作流程规范,大量翻阅财政所历年文件汇编以及账本账册,尽快熟悉农场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责。

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入财政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多个方面规范共青团农场的财务运行模式,设身处地帮助理顺繁重的财务基础工作,她整理检查近五年农场机关与农场武装部的会计凭证231册,发现问题70余处,归类整理后及时反馈给财务人员,避免了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为了解决会计档案室堆放杂乱、年代久远查找困难的问题,她用半个月的时间将农场1989年以来的1880余册会计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会计档案登记簿,记录档案的分类、编号、存放位置等信息,极大地提升了会计档案的查找效率。她还协助完成共青团农场国有资产盘活专项行动,梳理起底农场机关固定资产1258条,制作粘贴资产标签,将桌椅板凳、办公设备、检验化验设备等闲置资产划拨连队,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梳理2018年以来农场机关合同项目545条,协助完成印花税缴纳工作,用行动践行了援疆精神,为共青团农场财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细小之处推动民族团结

入疆工作以来,薛雅心积极投身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与维吾尔族家庭结对包联,利用闲暇时间到包联户家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努力解决实际困难。结对的古丽大姐年岁已高,并且患有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去医院检查较为不便,她及时联系援疆医生,携带医疗箱为古丽大姐上门诊疗。根据诊疗情况,为大姐调整了用药方案,还给她通过针灸和放血的方式,缓解其病痛症状。大姐热泪盈眶地说:“热合麦特(谢谢),你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关心我。”古丽大姐住所离医院较远,用药时间长且需求量大,薛雅心根据她的用药周期,按时给大姐买药送药,古丽大姐看到每次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提着药赶来的小姑娘,都会手捧奶茶,热情地招待这个远方来的健康使者,嘴里不停地道谢。薛雅心尽己所能,让新疆的百姓感受到来自远方的温暖与支持,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架起了一座连接内地与新疆的健康桥梁,编织了一条更加紧密的情感纽带。

新疆夏天的阳光如火般炽热,农场干旱少雨又地广人稀,在这个关键的灌溉季节,每一滴水都显得尤为珍贵,当地群众面对繁重的灌溉任务急得团团转。为了解决作物灌溉需求,农场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开展拉滴灌带浇水的助农活动。刚开始大家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小姑娘没干过农活,又恰逢酷暑,怕她身体吃不消。薛雅心心想自己是党员干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虽然没有做过但是愿意学习,一定尽自己的努力帮忙。在铺设滴灌带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农田的地形复杂,有的地方需要穿越崎岖的小路,有的地方则需要跨过深深的沟渠,她戴着草帽和手套,仔细观察当地人的动作,很快学会了要领,小心翼翼地将滴灌带铺设在每一行作物的根部,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地滋润到作物的根系。40°的高温炙烤,汗水打湿她的头发和衣服,又被阳光迅速晒干,双手被勒得通红,腿上也布满了被杂草割伤的红色细纹,但她丝毫没有退缩,瘦小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快速穿梭。几天下来,滴灌带终于铺设完成了,当清澈的水流从滴灌带的小孔中缓缓流出,滋润着干渴的作物时,群众和村民们激动地欢呼起来,这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援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贡献力量的决心。

千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薛雅心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兵团精神,发扬了吕梁精神,展示了吕梁市援疆干部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也彰显了青年一代人的不负韶华、追逐梦想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