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党建领航 “新兴”致远

——中阳县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小记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当下,新兴领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基层治理的“新阵地”。近年来,中阳县全力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把党建工作与新兴领域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织密组织网络、做优服务矩阵、赋能发展大局,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让党旗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业态领域高高飘扬。

织密新领域党建网络

新兴领域党建点多面广、类型多样、差异性大,健全完善“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是抓深抓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中阳县坚持系统谋划、协同发力,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建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由县委“两新”工委牵头,统筹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党委等多方资源;完善工委运行机制,明确成员单位职责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推行工委委员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包联重点企业、社会组织,形成“问题收集—研判交办—跟踪问效”闭环管理。

同时,创新“行业主管+属地管理”双轨模式。县级层面组建物流、快递等3个行业党委,统筹行业党建;乡镇层面成立2个“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分片包干抓落实。通过常态化走访调研,动态掌握300余家“三新”组织运行状况、146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分布情况,建立“一企一档”“一人一表”基础台账,真正实现新兴领域党建“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筑牢新阵地战斗堡垒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发展模式新、组织形态新、运行方式新、更新迭代快,党建工作底数不清、党组织覆盖不到位,是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针对新兴领域“点多线长面广”特点,中阳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单建+联建”方式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在物流行业,依托龙头企业单独组建3个党支部;在快递领域,由行业党委牵头联合7家企业成立1个功能型党支部;对规模较小、党员分散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选派37名党建指导员“一对一”指导,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从“有形”向“有效”延伸。

如今,全县已形成“行业党委统筹、综合党委兜底、企业支部扎根”的组织矩阵,16家新业态企业、70个社会组织全部纳入党建管理,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覆盖率较去年提升23%,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新业态发展血脉。

凝聚新群体情感认同

新兴领域从业者流动性强、归属感弱,唯有用心用情服务,才能让他们“留得住、干得好”。

中阳县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打造“15分钟服务圈”。在商超、居住区等高频活动区域,划设快递外卖车辆临时停放区20余处,解决“停车难、配送慢”问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沿街商铺等场所,建设“暖‘新’服务点”12个,提供热饭饮水、应急充电、临时歇脚等“一站式”服务,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80余人次。

针对物流司机、外卖骑手等职业特点,该县交通运输行业综合党委编印《道路运输安全驾驶口袋书》600余册,以漫画图解、流程问答形式普及安全知识,被从业人员称为“口袋里的安全指南”;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联动,在重要节点开展“夏送清凉 冬送温暖”活动,今年端午节为快递小哥发放粽子、绿豆礼包300余份,让“城市奋斗者”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

激活新动能奋进引擎

新兴领域党建的生命力,在于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中阳县引导新兴领域党组织主动“搭台唱戏”,推动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在基层治理一线,新就业群体变身“流动网格员”——外卖骑手在取餐送餐时,同步收集消防通道堵塞、环境卫生问题等线索,今年以来累计反馈各类隐患47条,助力社区精准治理;快递网点设立“红色信箱”,收集群众服务需求,推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在乡村振兴战场,网络主播成为“助农代言人”——行业党委组织10余名本土主播开展“直播带货助农”行动,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推介中阳木耳、小杂粮、枣夹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今年累计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让“土特产”搭上“电商快车”走向全国。

从“单兵作战”到“集群发力”,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中阳县新兴领域党建正以“红色动能”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如该县县委“两新”工委负责人所言:“新兴领域党建既要‘织网更要赋能’,让党员在岗位上发光,让组织在发展中聚力,才能真正实现党建与发展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党建领航,“新兴”致远。中阳县将持续探索新兴领域党建新路径,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更优的机制,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