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晨光温润。早上八点半,兴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食堂飘出阵阵包子的香气。值班阿姨揭开蒸笼,60个热腾腾的鲜肉包整齐码放,这是专为老人们准备的早餐。在这座由兴县高家村镇西坪中学旧址蜕变而来的温馨家园里,每天都上演着温暖的故事。
5层公寓综合楼的202室,70岁的王俊奇正对着穿衣镜反复整理衣领。这位曾在兴县街头流浪40余年的老人,手指摩挲着深蓝色T恤的纽扣,声音微微发颤:“以前在桥洞下过夜,夏天被蚊虫咬,暴雨天浑身湿透,哪敢想现在能住上这么敞亮的屋子,连衣服都有人帮忙换洗。”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枕头下抽出一个铁皮盒,盒里几封手写感谢信边角微微卷起,“这些都是我一字一句写的,工作人员比亲人还贴心。”
隔壁房间内,77岁的张补迎已经穿戴整齐,端坐在轮椅上。护工仔细为他调整好靠垫,又递上一把折扇,准备去活动中心。这位曾在县城十字路口摆摊修鞋30年的老人,如今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穿过连廊,占地14428平方米的园区处处充满生机。三位老人正在康复器材上做拉伸;文化长廊下,戴着老花镜的李大爷专注地调试着自己组装的收音机;棋牌娱乐室,象棋对弈正酣。“将军!”围观的老人们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与空调外机的嗡鸣交织成独特的夏日交响曲。
“我们不仅要让老人吃好穿好,更要让他们活得精彩。”兴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张雯翻开工作日志,上面用红笔标注着重点事项:“要联系县医院开展防暑健康讲座,修剪园区过高的绿植避免蚊虫滋生……”她介绍,中心设有24小时医疗值班室,配备专业护理团队,每层楼都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
在这个总建筑面积12636.95㎡的大家庭里,44位特困老人享受着定制化服务:对失能老人实行“三对一”护理,为半自理老人设计康复课程,每周还安排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疏导。图书室里,泛黄的《三国演义》被翻得卷边;棋牌室中,麻将碰撞声与方言调侃交织成独特的生活乐章。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社会的负担。”王俊奇望着窗外眼眶湿润,“现在每天盼着去活动室,和老伙计们聊聊过去,学学新东西,这才叫生活啊!”随着135张新增床位的建设推进,更多像王俊奇、张补迎这样的老人,将在这座充满温情的乐园里,续写幸福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