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临县

倡导移风易俗 赋能乡风文明

□ 李玉峰 高峰

移民社区新风貌

城庄镇阳宇会村坐落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全村677户1881人,其中党员52名,常住人口413人。2021年被确立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村集体紧扣镇党委“抓党建、强基础、树新风、促振兴”工作主线,锚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文明祭祀”目标,探索出一套贴合村情、群众认可的移风易俗实践路径,让文明新风在乡土大地扎根结果。

党建引领定航向 精准破题强根基

群策群力凝聚共识。村“两委”将移风易俗列为重点工作,多次组织“两委”成员、党员、离退休干部、村民代表及乡贤召开专题座谈会。镇党政主干亲赴阳宇会村主持片区移风易俗座谈会,广泛征集民意、问诊开方,为工作推进注入信心动力。建强组织民主治村。村党支部牵头组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经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成员,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并同步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实现“组织建在一线、制度管到实处”。党员带头示范引领。52名党员全员签订《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以“自家事率先改、亲友圈带头管”的担当,带动街坊邻里抵制陈规陋习。通过亮身份、作表率,在全村形成“党员引领、群众紧跟”的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先行先试勇探索 示范引领立标杆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阳宇会村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准则,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墙等阵地开展常态化宣传,将村规民约遵守情况纳入文明户评选、公益性岗位选任标准。创新建立“网格员排查—红白事报备—一户一档管理”机制,形成“事前主动申报、事中上门督导、事后台账留存”的闭环流程。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累计登记白事32件、红事11件,劝导简化操办20件,为全镇总结提炼“三项措施”提供实践样本,形成可复制的工作经验。

情理交融出新招 移风易俗暖民心

针对传统丧事大操大办问题,村“两委”与红白理事会参照《城庄镇推行移风易俗追思会操作规范》,将原先仅为去世党员举办的追悼会延伸至全体村民。追思会以庄严简约的形式缅怀逝者,既赋予告别仪式尊严感,又传递党组织关怀,让家属在温情中感受文明新风的价值。

截至目前,已发放红事“恭祝卡”、白事“慰问卡”35份,举办追思会16场。村民普遍反映:“家庭矛盾少了、铺张浪费少了,节俭办事成了新时尚。”移风易俗正从政府倡导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成为撬动乡村文明的重要支点。

如今的阳宇会村,正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激活乡风文明“新动能”——从党员带头到群众参与,从制度约束到文化浸润,婚事简办的“甜蜜账”、丧事俭办的“温情账”、余事不办的“减负账”已深入人心。这股文明新风不仅卸下了群众的人情负担,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合力,为示范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