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交口县水头镇

群众围坐议事厅 高效化解身边事

本报讯 (记者 王洋) 近年来,交口县水头镇精心打造“美好社区议事厅”矩阵,构建起从巷道到楼栋的“四级治理”链条,让群众围坐共商“身边事”,将民意征集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全流程,持续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织密红色议事网络,激活共治“红色引擎”。在水头镇的基层治理实践中,“红色议事网”如同一张紧密的纽带,串联起各方力量。龙泉社区居民反映县城南环路河道供水管道裸露问题后,交口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主动协调水利部门,联合职能部门与居民代表深入实地勘查,精准“找堵点”。经过多方研讨,一套专项整治方案应运而生,成功将这条“闹心渠”变成居民安心的供水通道。云梦社区60平方米小区曾饱受卫生脏乱差困扰。交口县委组织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机关全体党员深入小区开展卫生整治。同时,积极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资源,通过“周例会”机制,定期沟通协调,持续提升小区环境品质,让居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在新华社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工程面临诸多分歧。该社区党委组织居民与物业围坐“板凳会”,党员带头倾听民意、化解矛盾,在充分协商中达成共识,最终实现电梯顺利落地,生动诠释了“党员带头议、群众跟着干”的基层治理活力。

打破网格治理边界,实现街区治理全覆盖。针对网格治理中存在的“格边格点”难题,水头镇党委提出“网格不‘格’”的创新理念,将辖区科学划分为30个一级网格,并组建了由社区包村领导、党员骨干、社区工作者、业主共139人组成的治理小组,推动党建引领突破小区围墙限制,实现街区治理协同联动。社区党委依托爱心驿站,为外卖小哥、清洁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打造温馨歇脚地,将为民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对于生活困难群众、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工作者与网格员详细记录需求,每月联合志愿者提供上门跑腿代办服务。4个社区还常态化开展为年老行动不便人员进小区、进家庭集中理发活动。此外,针对外卖员、快递员子女寒暑假照料难题,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已累计为100多名孩子营造了安全有趣的学习娱乐空间。自网格优化运行以来,“12345”投诉量显著下降12%,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18%,“格边无界、协同共治”的治理成效清晰可见。

创新工作方法,破解老旧小区治理困局。医院小区作为典型老旧小区,曾因物业管理缺失,面临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老化、居民诉求无门等治理难题。在云梦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医院小区成立党支部、选举业委会,并创新实施“三定工作法”,实现从“失管”到“善治”的重大转变。“一定治理主体”,医院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自治物业”治理模式,推动居民参与从“松散无序”迈向“组织化、专业化”。“二定制度体系”,系统制定《居民公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专项制度,同时推行小区管理“六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小区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三定网格责任”,创新构建“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员职责,由社工下沉担任网格员强化党建引领,离退休党员、志愿者担任专职网格员,凭借熟悉情况、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化解矛盾,提供水电维修、费用代收等多元化便民微服务。通过网格化管理,畅通“民情直通车”,实现居民诉求精准响应、高效解决,构建起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