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背包背出鱼水情 整村授信惠民生

“背包精神”是农信人扎根基层的初心印记。从乡村田野到企业车间,方山农商银行用“背包”丈量民情,以“整村授信”链接发展,让金融服务既有“速度”更具“温度”,在助力乡村振兴与企业成长的路上,持续书写着“鱼水情深”的时代答卷。

走村入户问需求,整村授信解民忧。方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身披红马甲、肩挎“金融背包”走田间、入农户,以“地毯式”走访摸清辖区内农户的生产经营需求与资金缺口。通过建立“一户一档”信用档案,将金融服务从网点延伸至田埂地头,以“预授信”模式让农户“贷款不求人、用钱有保障”。如针对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该行结合农时季节与产业特点,定制差异化信贷方案,推动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内11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全覆盖,累计向农户发放贷款12.37亿元,让“背包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

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十多年来,武记平一直在石材厂务工,每月工资收入2000多元。虽然他一直很努力,但家庭负担太重,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前几年真是没办法,赚不到钱脸上也不光彩。”武记平说,一家人想把日子过好,除了困难时政府拉一把外,最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才能过得更好。勤能致富,志能兴家。武记平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和妻子、孩子商量后,决定结合田家坡村气候潮湿、草木茂盛的特点,以及农村养殖的习惯,综合养殖风险、利润等方面因素后,计划往肉牛养殖方面发展。说做就做,一家人刚商量好,武记平便借钱10多万元开始建牛舍。2024年,他饲养的10头西门塔尔牛,每卖1头就有6000元的纯利润。“小牛只要喂养一年左右就可以卖,一年就赚了6万元。”获得第一桶金后,武记平便决定扩大养殖规模。2025年,武记平用所有积蓄将牛舍面积扩大,并计划再次购买牛,将规模扩大。但是他的资金已经用于扩建牛舍,再无多余资金买牛。今年5月,方山农商银行峪口支行网格员到田家坡村开展营销活动,了解到武记平的用款需求,客户经理王丽红在实地调查以后根据个人征信、养殖情况等为他营销并发放了10万元贷款。武记平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方山农商银行能够给我贷款支持,买了那么多牛,让我一家不愁吃穿了。”武记平说,人要懂得感恩,他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周边的村民都吸纳进来参与养殖,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们共同发展致富。在峪口镇乃至方山县,像武记平这样勤劳朴实、奋力拼搏的农户比比皆是。方山农商银行支农惠农初心不变,大力拓展辖内养牛户,为他们扩大生产规模、走上致富道路提供资金力量。

银企携手谋发展,创新服务助实体。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方山农商银行以“打破信息壁垒、直达实体需求”为目标,破解企业发展难点。通过参加“政银企对接交流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现场宣讲信贷政策、收集融资需求,搭建起金融机构与企业的“零距离”沟通桥梁;同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组织客户经理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厂房实地调研,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定制融资方案。我行通过“交流会搭平台+大走访摸实情”的组合拳,已累计走访企业10户,解决融资难题2100万元,以“脚沾泥土”的务实作风让金融服务精准触达企业发展肌理。

山西晋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扩建种植园区,却面临双重难题:一方面,扩建所需要的土地流转、种苗采购及基础设施建设需大量资金,企业自有资金难以覆盖;另一方面,企业向其他银行咨询时,发现贷款流程繁琐、审批周期长,且对农业类企业贷款政策缺乏了解,融资渠道迟迟未能打通。在县政府组织的政银企对接会上,方山农商银行了解到该公司的需求后,迅速启动 “送贷上门” 机制。公司小微事业部第一时间上门对接,由客户经理实地调研企业经营状况、种植园规划及资金缺口,针对性讲解适合农业企业的信贷政策。客户经理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完成贷前调查,通过行内绿色通道审批,仅用3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发放300万元贷款。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了这笔资金的注入,公司能够引进优质果蔬品种,配套滴灌、温控等现代化农业设施,预计年产量提升40%,年产值可达600万元;扩建工程及后续种植、采摘环节能新增30多个就业岗位,计划优先吸纳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约 2.4万元,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接下来,方山农商银行将进一步做实做细整村授信、网格化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为方山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张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