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由于日寇的轮番“扫荡”,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我党各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民缺衣少吃,军火弹药极其匮乏。关键时刻,毛泽东指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晋绥边区军民在贺龙、关向应、续范亭等人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面与日本侵略者斗争,一面开展大生产、互助合作、增产节约运动,节衣缩食、筹粮筹款,不仅满足边区军民的需要,还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上缴中央,支援全国。在大生产运动中,晋绥边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特等劳动英雄张秋林就是其中一位。
1919年,张秋林出生在离石一个贫穷而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张秋林七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纺线,她纺的线又白又细。张秋玲年纪虽小,但也懂得辛勤劳动,补贴家用。到十二岁的时候,她的纺线技术已在同龄人当中非常出名,受到村里人的赞叹。张秋林十五岁嫁到十几里外的小山村,结婚后,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纺线织布。然而辛勤的劳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日子,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依然是吃不饱穿不暖。艰苦的生活让张秋林认识到,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能给穷人带来好日子。
1940年,晋绥边区政府派出的抗日工作团来到村里宣传抗日救亡政策,号召男青年自愿报名参军上前线,妇女加紧纺花织布、做军鞋,支援抗日。在抗日工作团同志的鼓励下,张秋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服了公婆,第一个送自己的丈夫参军去打日本鬼子。丈夫走后,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张秋林的肩膀上,瘦小的张秋林没有退缩,家里的活、地里的活一点都没有耽误,晚上还坚持纺花织布。同时她被选为村妇女生产组小组长、妇女演剧队队长、村妇救会组织委员。1941年,张秋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乡政府妇救会秘书。尽管任务更加繁重了,但她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赶回来依然在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继续纺花织布。
1943年,边区政府号召广大妇女织标准布以便于工厂加工军装,任务很艰巨,既要求织得快,又必须合乎标准。张秋林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来,她首先和本村的两名妇女干部、两名妇救会员,组成一个纺织小组,然后将全村的妇女按照居住远近、年龄大小、性格脾气自由组合成25个纺织小组,开展纺花织布。她不但自己纺、亲自教,而且还发动妇女互相竞赛,提高纺织质量,整个纺织运动搞得红红火火。她的工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这年冬天,她在晋绥边区群英会上被一致推举为特等劳动英雄第一名。
在群英会上,张秋林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地说:“回村后,我要尽快成立一个妇女纺织合作社,组织妇女纺花织布,我自己计划用快机织布25锭,纺经线25斤。”
群英会后,张秋林回到村里,立即开始筹备合作社的事情。她东家出西家进,耐心细致地做妇女们的工作。没有几天时间,仅在两个村就筹集下二万多元,一个月时间里,她在十几个自然村里筹集63000元。同时,县政府又借给10000元做垫底。1944年5月29日,合作社在两孔窑洞里正式成立,被大家一致命名为秋林合作社。
秋林合作社成立后,张秋林千方百计调动妇女的纺织积极性,她制定了合理的奖励制度,还经常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个月后,秋林合作社就上交政府标准布940匹,受到了表扬。
就在这个时候,张秋林遇到了她一生中最痛苦的事。
1944年8月的一天,张秋林和区里的一位妇女干部去买大织布机。买到后,就急急忙忙往回赶,路上听人说,昨晚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在村里打了一仗,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张秋林的心一下就悬在了半空,她想到了她的合作社、她的宝贝儿子……
眼看就到村口了,迎面走来一个外村人,张秋林截住那个人询问情况。那人说:“仗打得很凶,双方伤亡都很大。村子损失倒是不大,就是听说张秋林的孩子被‘日本鬼子’给杀害了……”
那人看到张秋林脸上的惊愕悲伤,慌了,“你、你就是张秋林吧!你别着急,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真的……”
张秋林知道这是真的,没有人会编造如此残酷的谎言。她参加革命有自己被杀头的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屠刀会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儿子弱小的身体就躺在村口龙昌庙前的碾盘上。张秋林跌坐在碾盘旁,双手紧紧抱住儿子,放声大哭……唯一的儿子就这样离开自己走了,张秋林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然而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把张秋林击倒,她从痛苦中站了起来,她要为儿子报仇,她坚信“为群众服务就是为孩子报仇,搞好合作社就是同敌人在经济上作斗争。”她的斗志更加坚定了。
九月初,她算了一笔账,从五月到八月,合作社贷款收标准布6000余匹,赚手续费32万余元,连同其他商品销售赢利共35万元,除去开支,每股分红120元,占股本的60%。妇女们得到收益,更加信任合作社了,入股的人更多了,入股社员达到360人,股本增加到3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妇女投入到纺织热潮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了抗日。
“十万人穿衣,全凭女同志”,这是晋绥边区军民们对广大妇女的鼓励和赞扬。
1944年,湫水剧社编写排演了大型郿户剧《张秋林》,在晋绥边区广为传颂:
“离石县出了个张秋林,
她是晋绥边区的劳动英雄。
……
七岁上学会纺棉花,
十五岁织布顶呱呱。
……
革命到底铁了心,
她呀送丈夫参了军。
……
支援抗日呀救中国,
她办起了秋林合作社。
……”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张秋林这位晋绥边区的劳动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