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团文水县委依托全省“实习山西”引才品牌、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与省内知名高校合作,精心构建融合“文化底蕴、红色教育、乡村振兴、产业调研、课堂实践”于一体的青年学习基层实践平台。

7月5日至11日,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5名师生走进文水开展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

活动中,队员们开启了丰富的文化探寻之旅。在刀刻彩绘葫芦画传统制作技艺展馆,队员们细心观摩传统技艺,亲手体验方寸葫芦上的匠心运笔,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到下曲镇北辛店村古村落及贺家大院,队员们穿行于青石巷陌,探访晋商宅院,从斑驳的砖雕木刻中触摸历史脉络,激发对古村落保护的思考。在孙谦纪念馆,队员们深入了解“山药蛋派”代表作家孙谦的生平与创作,感悟其笔下浓厚的人民情怀与乡土变迁。走进武则天纪念馆,在女皇故里,队员们通过珍贵史料与讲解,感受盛唐气象与一代女皇的历史风云。此外,队员们还前往梵安寺,领略了建筑的庄严与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

刘胡兰纪念馆是此次实践的重要一站。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参观瞻仰,在纪念碑前庄严朗诵,让“怕死不当共产党”的铮铮誓言穿越时空,涤荡心灵,接受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

实践团队积极投身基层服务,用行动传递温暖。在南庄镇吴村,队员们深入走访农户,开展科技支农知识普及、基础卫生医疗服务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推广、基层治理情况调研等实践活动。北关社区御景园小区里,队员们面向社区居民,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开展教育关爱活动、基础卫生医疗宣传以及“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推广活动。同时,队员们还拿起画笔,开展墙绘活动,以主题墙绘美化乡村环境,传播文明新风尚。

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在吕梁野山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队员们参观食品生产线,特别是沙棘产品加工,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现状。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队员们实地考察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的成效,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丽彬文化园,队员们深入非遗手工艺、现代农业、红色文化及科技互动等展区,通过实地调研与沉浸式体验,探索非遗活化、文旅融合、科技赋能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为期一周的文水实践,是一次深入国情社情的“大思政课”。团队累计调研访谈村民逾180人次,形成多份调研报告。指导教师苏林静表示:这段经历让青年学子们深刻读懂了乡村的厚重底蕴与发展希望。

下一步,团县委将持续深化拓展校地合作途径,充分利用文水县丰富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等资源,打造特色实习实训品牌,吸引更多高校青年来文开展社会实践,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实现双向赋能,为文水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