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汾酒集团党委深刻把握“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核心要义,将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作为践行“国之大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通过构建“党建引领+人才强企+创新驱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汾酒集团正以澎湃的人才动能,在传承千年酿造智慧中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清香”的复兴答卷。
举旗定向,筑牢思想根基
集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和人才培养全过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提出的“八个面向”复兴纲领,将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与面向年轻市场的人才培育纳入战略核心,确立了以“党建链”引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清晰路径。通过制定三年人才规划、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以党组织带动技术攻关,以党员先锋带动技能提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与思想根基。
匠心筑梦,锻造硬核实力
汾酒集团把技能人才视为品质的“守门人”和技艺的“摆渡人”,构建多元化人才培育“立交桥”。集团广泛搭建竞技平台,成功举办、承办多层级、多形式的技能大赛,如公司评酒技能竞赛、“汾酒杯”全国大学生品酒技能大赛(山西赛区)、山西省白酒酿造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浓厚氛围。“大赛不仅锤炼个人技艺,更是汾酒极致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韩英表示,这些举措旨在壮大高质量评酒师队伍,为技艺传承注入新动能。
集团内外并举激活人才“源头活水”:内部通过招聘、转岗等方式优化结构,为关键岗位补充技能人才,为大曲、贮配等生产单位选配60多名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技能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问题,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外部聚焦精准引才,积极参与“人到山西好风光”“青年博士吕梁行”等引才活动,引进硕士研究生150人,博士研究生3人,做好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安置工作,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深化产学研融合是另一关键抓手,汾酒集团与江南大学、中科院等顶尖机构合作,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总结出“首带负责、双师培养;政策保障、工学一体”的成熟经验,其培养案例入选国家人社部《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指南》“实践篇”,成为全国样板之一。
聚焦个性化培养。借力高等院校及优质培训资源,持续完善独具汾酒特色的人才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实施精准培训:组织党务纪检骨干参加省委党校“铸魂计划”;举办6期“雏英计划”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进修,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与履职能力。
强化创新性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党纪党规、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领域,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小组互动等多元方式激发学习效能。
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讲好“汾酒人才故事”,逐步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长、人人都有舞台的良好环境。
创新驱动,攀登品质高峰
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汾酒集团激活了技术革新的“动力源”。2025年发布的《汾酒极致酿造十大准则》,将“固态发酵智能温控精度达0.5℃”“基酒贮存动态管理全覆盖”等21项硬指标写入工艺标准。前瞻性科研布局成效显著:与江南大学共建的“中国白酒健康研究院”,两年内攻克“酒体风味组分靶向调控”等关键技术;在“揭榜挂帅”机制激励下,年轻团队研发的“地缸发酵微生物代谢调控技术”使优级品率显著提升。为激发创新活力,集团制定实施了《技术创新研发项目薪酬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让科研人员动力十足。“下好科技‘制胜棋’,关键在于将实验室的论文转化为生产线的优异答卷。”已成为汾酒科技工作者的共识。
扬帆复兴,谱写时代华章
全国总工会领导在调研中肯定:“汾酒的产改实践,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进入“十四五”收官冲刺阶段,汾酒集团正以“党建引领聚魂、工匠精神铸品、科技创新赋能”为三维坐标,向着“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目标坚定迈进。这份千年酿艺的新答卷深刻昭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让匠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闪光,是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赋能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汾酒集团正以澎湃的实践,让千年匠心在新时代的淬炼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