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秦文平 图/张旭峰
仲夏时节,热浪裹挟着中阳大地,“乐爽中阳”2025乡村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村大赛初赛,分别在中阳县6个乡镇火热上演。这场深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尚潮流元素的乡土盛会,不仅成为展示中阳县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丰硕成果的璀璨窗口,更点燃了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之火。
这场以“非遗+时尚”为主题的乡土盛宴,吸引了31支团队及个人共6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海选,分室内外六个T台会场,参赛选手们身着以中阳剪纸、刺绣、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灵感设计的服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时尚魅力。
全民舞台,多元风采竞相绽放
“这方T台,真正成为‘人民的舞台’。”在场的一名观众说道。从六岁孩童到七旬老者,从剪纸刺绣到三句半顺口溜,普通村民成为聚光灯下的绝对主角。六岁的赵嘉禾踩着稚嫩却坚定的猫步,红扑扑的脸蛋映着灯光;七十五岁的薛秀花老人组织排练的舞蹈《军民鱼水一家亲》,将革命老区的红色记忆与新时代的文化活力完美融合;64岁的白俊喜锄头一杵,即兴顺口溜《夸中阳》逗得满场前仰后合;梳羊角辫的张舒喻抱着布老虎登台,童言童语揭开千年针脚的秘密;枝柯镇南大井团的《三句半》,让老曲调撞出新回响……
歌声、舞步、小品,形式各异,却共同表达着对脚下土地与美好生活的挚爱。没有明星大腕,七旬歌者与童模共享追光灯,绣娘与大学生同列评分表——当每个农民都能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乡村振兴便从蓝图落地为生动实践。
融合创新,乡土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本次大赛的核心亮点在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尚T台艺术的创造性融合。剪纸传承人带着《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走上T台,32位非遗手艺人变身模特展示身上灵动的艺术品;暖泉镇活力四射的秧歌与三句半,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唱腔与“舞姿”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下枣林乡独具韵味的文化唢呐走秀,将传统乐器与时尚服饰完美结合,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一幕幕生动有趣的表演,展现了中阳县人民的智慧与才情,也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融。无论是传统说唱的悠扬唱腔,还是民间舞蹈的欢快节奏,都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产业联动,文明新风共传递
舞台的边界在延伸,产业的变革悄然启动。木耳种植户杨虎平领衔的小品《木耳熟了》上演,聚光灯打在精美的特产礼盒上。“特色产品情景秀”环节让黑木耳、小杂粮等走出土特产柜台,在模特的手持展示与情景演绎中完成品牌价值的跃升。
取材于邻里趣事、乡村新貌的原创小品《彩礼》引发强烈共鸣。“妈,我不要彩礼,我们小两口会自己努力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掷地有声的台词配合本地方言和生动演绎,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的理念传递得妙趣横生又深入人心,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昂扬的精神风貌。
大赛海选阶段,中阳县融媒体中心、中阳县文旅集团、蒲谷香文旅公司及20余名网红同步直播,全网播放量超10万人次,线上线下反响热烈。“通过此次大赛,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中阳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促进了乡村的多元化发展。”中阳县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将持续到9月,涵盖全县六个乡镇的海选、复赛及决赛环节。最终将评选出“时尚农创先锋奖”“最佳才艺奖”等特色奖项,并同步设立“中阳农特产专区”进行产品展销。
“乐爽中阳”2025村T大赛,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参与度,成为中阳县展示乡村新貌、提振文化自信、赋能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张闪亮新名片。这场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文化盛宴,必将在金秋时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谱写中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