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太阳慢慢往山后头躲,柳林县金家庄镇就像被撒了一把细细的金粉,连空气里都泛着暖黄的光。这时候,曹家崖底村日间照料中心小院里非常热闹,棋盘上“楚河汉界”两边,老伙计们正杀得难解难分。74岁的乔凤金刚把“马”往前一拱,鼻尖突然钻进一股莜面的香气,这香味勾得他坐不住了,干脆把棋子一推:“不玩了不玩了,肚子饿了!”
老人边说边起身,顺手摸了摸微微发福的肚子,笑着跟旁人念叨:“半年前这条皮带还系得紧紧的,现在得多打两个孔喽!”他往取餐窗口走的时候,身后二十来个老邻居还在斗嘴,说笑声惊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棱乱飞。
说起来,金家庄这个藏在吕梁山深处的小镇,这些年可悄悄干了不少大事。全镇60岁以上的老人占常住人口的30%,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还高出六个百分点。换作别处,这数字看着都发愁,但金家庄人愣是用三招就破了题——香喷喷的助餐点、能上门看病的“流动医生”、温馨舒适的中心卫生院,就像给老年人撑起了三把结实的保护伞。
在曹家崖底村那个建在村委大院里的照料中心,厨师贺凤连的铁锅整天“咕嘟咕嘟”响个不停。“你可别以为这只是在做饭,每一勺菜里都藏着学问呐!”贺凤连不仅是照料中心的厨师,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为了让老人们吃好吃健康,她专门请教了营养师,量身定制了食谱,高血压的要吃少盐的,血糖高的要控制米面主食……干净的灶台旁,金家庄镇党委书记高永军正忙着给老人们盛饭,他打趣着说道,“虽然咱这里一天两顿饭全免费,但也不能忽视营养价值,必须让每粒米都变成守护健康的‘小卫士’。”
驾车顺着山路往北走十来分钟,金家庄中心卫生院一楼传出了晋剧唱腔,90岁的车爱兰老太太正跟着录音机扭动着。“车大娘,咱这住着还习惯不?”院长毛志刚扯着嗓子问道。“啊?好好好,这些娃娃比亲闺女还贴心了!”老人拉着毛院长的手直夸,手机屏幕上女儿发来的视频画面还亮着呢。和老人一一打过招呼,毛志刚带着我们参观起新修的医养中心,200万元改造的不只是30张现代化护理床,更像是给全镇老人织了张守护网。23个村医组成的巡诊队,每季度要在山路上跑几百公里,背着体检仪和急救包,挨家挨户给老人检查身体。
天慢慢黑下来的时候,金家庄镇党委书记高永军站在卫生院里,给我们算了笔账。虽说二期工程新增48张床位每年得多不少开支,但全镇老人的养老护理就有了保障。“不能把养老工程当花钱的事儿。”他认真地说,“农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护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得把工作做在前面。这就是最划算的健康投资。”
山风掠过吕梁山的沟沟坎坎,卷着照料中心的饭香,轻轻裹住了这个藏在山里的小镇——这不就是金家庄村民向往的“老有所依”的模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