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夜,噼啪作响的暴雨倾泻而下,方山县城的静谧就此被打破。豆大的雨点砸在窗上,很快连成白茫茫的雨幕,裹挟着泥沙从四面八方涌入街道——积水漫过台阶,淤泥在路面凝成厚块,暗处的地下室正被雨水悄悄吞噬,群众的财产安全面临考验。
凌晨时分,指令如星火般传至方山县供水服务中心。“启动防汛抢险方案!”没有多余的话,在方山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调度和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的紧急部署下,应急抢险的“集结号”骤然吹响。
天还浸在墨色里,供水服务中心的院子已亮如白昼。30余名抢险队员从睡梦中被唤醒,套上雨衣时动作还带着惺忪,眼神却已锐利如鹰。装载机突突地喘着气,三轮车后轮碾过积水溅起水花,铁锹碰撞的脆响此起彼伏,30余套雨衣雨靴像整装待发的铠甲,眨眼间便配齐装车。
三路人马如箭离弦,扑向最紧急的“战场”……
大型农机站家属院和农机局家属院的地下室里,积水已没过膝盖。抢险队员扛起水泵蹚进去,冰凉的水瞬间浸透裤腿,他们却顾不上打寒颤,手忙脚乱地架机器、扯水管。“嗡嗡——”水泵启动的瞬间,水柱冲破水面,在灯光下划出银色的弧线,那是希望的轨迹。
西山村的巷弄里,另一队人马正与淤泥“死磕”。铁锹插进半尺厚的泥浆,每抬一次都像拽着千斤重,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混着脸上的泥水汇成小溪。有人脚下一滑坐在泥里,笑着抹把脸继续干,身后的路正一点点从黄褐色变回原本的颜色。
赵庄水厂的巡查员则走在最僻静的路上。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里,手里的手电筒光柱在黑暗中晃动,照过每一口水源井的井盖、每一段管网的接口。“井台没积水”“管道没破裂”,简单的话语在对讲机里传递,是守护“生命之源”的定心丸。
铁锹刮过路面的沙沙声,是与淤泥较劲的宣言;水泵抽水的轰鸣,是和雨水赛跑的号角;雨靴踩进淤泥的闷响,是写给城市的平安信。
当阳光洒在方山的街道上时,水退了,泥清了,水井在阳光下泛着平静的光。供水管网重新流淌起清澈的水,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可队员们磨破的手掌、湿透的衣背、沾满泥浆的雨靴,都在诉说这12小时的不眠不休。
几天后,西山村委的代表捧着一面锦旗走进方山县供水服务中心。“心系社区抗雨灾·供水为民勇担当”,金色的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面锦旗,是对那夜风雨中30个橙色身影最温暖的回应,也是方山从风雨中站起时,一声清亮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