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在孩子回家后,会主动说‘谢谢’‘再见’,看到长辈也更有礼貌了,这都是特色课堂带来的变化。”这个暑期,孝义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的儿童课堂特色服务项目不仅培养了孩子们懂礼、明礼、守礼的良好品格,也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每日清晨,朗朗的诵读声便在课堂上响起,那是孩子们在专注地朗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蕴含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的经典语句,通过日复一日的晨读,慢慢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课程中特别加入了系统的礼仪培训环节:从基本的站姿、坐姿教起,老师会示范“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的标准站姿,纠正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坐姿;与人交流时,强调“注视对方眼睛,轻声回应”的沟通礼仪,还会模拟遇见长辈、同学时的问候场景,练习“主动问好、面带微笑”的细节;用餐时则通过分餐、摆放餐具等实景演练,传递“食不言、按需取餐”的餐桌礼仪。志愿者老师们结合这些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行为指引,帮助孩子们理解“孝、悌、信、礼”的深层含义。
下午开设的书法艺术课堂则成为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另一扇窗口。在墨香氤氲的教室里,孩子们手握毛笔,从基本的笔画练起,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体会汉字的结构之美与韵律之妙。老师们不仅传授书法技巧,更注重讲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同时,了解汉字承载的历史与智慧。“写好字,做好人”,书法课堂传递的不仅是艺术素养,更是对严谨、专注、正直等品格的培养,与上午开设的礼仪学习形成呼应,让传统文化的浸润更加立体。
“开展儿童传统礼仪与文化艺术特色服务,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礼仪规范成为行为自觉,让文化基因融入成长血脉。”该市市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持续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助力全市孩子们成长为有文化、有品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文/张丽妍 图/赵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