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亚芝) 近年来,一系列外汇便利化政策涌向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乡村企业享受到了跨境结算提速、融资渠道拓宽、汇率风险降低的红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吕梁市分局精准施策,积极架设乡村企业对接全球市场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畅通跨境通道,助力企业“出海”提速。“以前办理外汇结算要跑多个部门,现在提前准备好材料,两小时就能办完,资金周转快多了。”汾阳市一家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众多名录登记涉农企业的心声。聚焦企业“走出去”需求,该局联合人民银行、商务局编制《吕梁企业走出去一本通》,将复杂政策转化为通俗操作指引,并汇总辖内银行30余种涉外金融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政策与服务的叠加效应显现,截至6月底,吕梁辖内外汇名录企业达201家,2025年新增14家,同比增长5.24%。
筑牢风险“定力”,为产业发展“稳预期”。汇率波动曾是涉农外贸企业的隐忧。“以前签了订单也担心,汇率一变利润就可能没了。”文水一家果品贸易公司负责人坦言。针对此痛点,该局联合银行开展“一对一”走访,宣讲“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不熟悉产品,协调银行定制方案;对操作流程有困难,安排线下指导。同时,组织区域性汇银企对接会,向交城、文水等地20余家企业推介远期、期权等汇率衍生产品,强化风险中性意识。降低经营成本是实打实的红利,在汇银联动下,吕梁辖内某银行推出“随心展”衍生产品支持出口类企业开展外汇套保业务,通过期权组合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购汇锁汇成本。截至6月底,辖内已办理衍生品业务126笔,总金额为7846.91万美元。
激活产业“潜力”,让乡土资源变身“金名片”。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产业,外汇服务正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该局积极作为,一方面与市分行货币信贷政策管理科协同发力,联合推出“吕贸贷”,对吕梁辖内涉外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精准滴灌,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以金融“活水”滋养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微信为载体,建立涉外企业外汇工作交流群,24小时在线提供咨询服务,从出口资质办理到外汇账户开立,提供全流程政策辅导,推动当地企业由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的转型,双向赋能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推动措施,汾阳核桃、文水贡梨、岚县香菇等辖内特色产业,出口规模大幅增加,带动4万多农户实现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