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方山县

“人机协同”打响汛后清淤攻坚战

□ 本报记者 刘小宇

近日,一阵强降雨刚歇脚,方山县的街头便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浑浊的积水退去后,厚厚的淤泥像一条土黄色的“毯子”,从主干道一直铺到背街小巷,有的路段淤泥厚度超过10厘米,连空气里都飘着潮湿的土腥味。但这并没有难住方山县的环卫工人——他们握着铁锹的手、轰鸣的作业车、高压水枪喷出的“水龙”,共同组成了这场清淤攻坚战的“冲锋号”。

“雨情就是命令,畅通即是责任!”雨势稍缓,方山县的应急预案便迅速启动。慧丰清轩集团方山项目部的136名环卫工人如同接到集结令,带着32台专业设备直奔现场:高压冲洗车像披挂上阵的先锋,粗壮的水柱“呲”地一声砸向路面,瞬间将板结的淤泥冲成流动的泥浆;紧随其后的环卫工人们挥动铁锹,默契地把泥浆归拢到路边,铁锹与地面碰撞的“哐当”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吸污车则像耐心的“收尾员”,一点点吸走残留的污水,让路面逐渐显露出原本的模样。

“你看这淤泥,又厚又杂,藏着树枝、石块,光靠人力挖太费劲!”车队长孔繁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身旁配合无间的机械车说,“现在‘人机协同’,水枪冲散、人工归集、车辆清运,一环扣一环,效率比纯人力快了好几倍。”刚刚还是没过脚踝的泥浆,半小时后已能看清地砖的纹路。

在背街小巷里,清淤的“战场”更显细碎。环卫工人们分成小组,拿着扫帚、簸箕“拉网式”推进,连墙角缝隙里的泥沙都不放过。一位老环卫工笑着说:“咱多清一分,老百姓走路就少一分磕绊。”他们的胶鞋沾满泥浆,裤腿湿透,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主干道的淤泥在减少,小巷的积水在消退,城市正在他们的忙碌中慢慢“苏醒”。

“预计12小时内,主要道路就能恢复通行;48小时,全县道路就能重现整洁!”孔繁的声音里透着干劲。雨过天晴,阳光洒在逐渐清亮的街道上。那些穿着橙色工装的身影,正用双手拂去暴雨的“痕迹”,为方山找回往日的整洁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