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满汾阳市肖家庄镇中寨村,连片的大棚里蒸腾着丰收的热浪。一垄垄翠绿藤蔓间,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像缀满枝头的红宝石,映红了整个棚室。工人们穿梭在果架间,指尖轻转便摘下熟透的果实,分拣、装箱、搬运,欢声笑语混着果蔬的清香,在大棚里酿成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丰”景图。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瓜果飘香的村庄,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过去,村民们守着高粱、玉米、大豆“老三样”,土地像位“倦怠的老者”,产出有限;集体经济更是“薄家底”,抗风险能力弱得经不起风浪。转机始于2022年,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的期盼,一次次踏上去外乡的考察路。看过一个个特色种植村的红火景象,大家心里渐渐亮堂:咱中寨的土地也能种出“金疙瘩”!最终,西红柿种植成了全村认准的“致富路”。
村干部带头整合集体土地,一座座高标准大棚拔地而起,25座银色“堡垒”整齐排列,成了村里最亮眼的新地标。中寨村的土壤仿佛格外“懂”西红柿,加上村民们像呵护孩子般精心管护,棚里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喜人,如今每棚年产量稳稳达到2万斤。
“这‘951’水果西红柿可是个宝!”正在采摘的村民马彦青笑着捧起一颗,薄如蝉翼的果皮轻轻一抿就破,沙瓤里裹着清甜的汁水,“天越热,这果子越甜,咬一口能鲜到心里头!”从春到夏,大棚里的忙碌从不间断,3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算下来,一个种植季不仅让大伙腰包鼓了,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更妙的是,西红柿收完,大棚也不“歇着”,西葫芦、豆角、黄瓜轮番登场,土地“连轴转”,效益节节高,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村集体的“钱袋子”。
红火的种植让村“两委”有了更大的盘算:“光卖鲜果还不够,得让红果果变成‘金果果’!”村里注册了“芬晟柿”品牌,申请专项资金建起西红柿酱加工车间。半自动化流水线上,红艳艳的西红柿经过初筛、清洗、去皮、熬煮,在工人手中变身成一瓶瓶酱香浓郁的番茄酱,日产达2000瓶。玻璃瓶里封存的不仅是西红柿的原汁原味,更是中寨人的巧思——易储存、好运输,成了商超货架上的“抢手货”。村里还搭上电商直播的快车,镜头前,村民们捧着鲜果、拧开酱瓶,线上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这小小的番茄酱,成了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每年又为村集体添上20余万元的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是“主心骨”。如今的中寨村,从西红柿种植、鲜销到深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环环相扣,集体经济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说起未来,中寨村党总支书记董红江眼里闪着光:“我们要让科技给果蔬‘加力’,自动灌溉、智能温控都安排上,产量品质再上台阶;还要把‘芬晟柿’的牌子擦得更亮,让三产融合这条路越走越宽。”他指着规划图,“将来,咱要建番茄主题农庄,游客在这里可以种菜、摘果、亲手做番茄酱,体验农耕乐趣,让‘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成为新引擎,让中寨村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