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娟娟
“以前总担心电动自行车半道没电,现在单位楼下就能充电,充满还能自动断电,下班满电回家,心里踏实多了。”在市住建局充电区,刚给电动车充好电的职工王女士,边收拾充电线边笑着跟记者说。
如今,这场由市住建局牵头推进的“满电回家”行动,正持续为越来越多职工带来便利。截至目前,全市机关、医院、执法单位等场所已新增170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从源头缓解“充电难、充电险”问题,为职工通勤筑起“安全防线”。
作为行动发起方,市住建局率先垂范。2024年11月9日,该局联合铁塔公司,在办公区划定专属区域,装上14个智能充电端口。记者在现场体验发现,充电操作十分便捷:打开“铁塔充电”小程序扫码,就能启动充电;手机上能实时看充电进度,遇到突发情况可一键停止,电充满后设备还会自动断电,安全性拉满。专属充电端口投用后,既消除了办公区的安全风险,也间接缓解了周边居民小区“抢充电桩”的压力,为全市单位提供了可复制的建设经验。
“满电回家”的暖流迅速延伸至各县市区。
文水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充电愁”彻底没了。县住建局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在医院职工非机动车停车场的闲置空间,建成了一座防火阻燃材料搭建的充电棚,110个智能充电端口整齐排列,棚内还配备了应急消防设施和监控设备。
汾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们,也感受到了“满电执勤”的便利。汾阳市住建局在执法队职工停车场,建起拥有80个充电端口的安全充电棚,执法队员的公务电动车随时能补电。“我们每天要在街头巡逻好几圈,电动车没电可不行。现在充电棚就在单位,出任务前充一会儿,全天巡逻有保障。”执法队员小张说,再也不用为“半路没电”犯愁了。
临县司法局则走出了“小而美”的路子。针对单位场地有限的情况,该局巧妙规划,设置了8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和2个电动汽车充电端口,既满足了员工的日常需求,又践行了绿色低碳出行理念。“虽然规模不大,但刚好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特别实用。”司法局工作人员说。
1700余个充电端口,不只是一组数字,更是一张张安全网的“关键节点”。它们不仅分散了社区充电压力,更减少了火灾隐患,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接下来,我们会推动更多单位加入‘满电回家’行动,把安全充电网织得更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充电设施建设标准,让更多职工享受安全、便捷的福利,为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绿色出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