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凯治) 近年来,交城县锚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以规范优化网格管理为突破口,推动治理触角向最基层延伸。作为全县试点,该县西营镇西营村党委创新探索“织网、强网、治网、用网”四维路径,用一张覆盖全村的治理网格,将千家忧乐系于一网、解于一网,让党建引领下的村级治理效能实现质的跃升,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被全面激活。
“以前村里事多线杂,常出现‘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情况。”西营村老党员王建国的感慨道出了基层治理的痛点。为此,西营村以网格优化为基础工程,综合考量村庄新布局、人口流动趋势、产业发展形态等现实因素,结合历史沿革、街巷分布、辖区业态等具体情况,将全村科学划分为10个基础网格。
组织体系随之深度重构,行政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支部书记全部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每个党支部统筹2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兼职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同时,网格内的“两代表一委员”、党员骨干、退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被充分动员起来,形成一张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治理网络,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联。
“现在机构越来越完善,干工作更有劲头了!”专职网格员纷纷道出了队伍活力提升的秘诀。针对原有11类公共服务岗位专业性弱、职责交叉等问题,西营村将各项职能整合入网,对原有岗位人员择优选任,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
10名党支部委员担任专职网格员,其补贴由整合后的条线资金与村级资金共同保障;兼职网格员则根据工作量和考核结果领取报酬。这一调整使除村“两委”干部外的村级事务人员减少64%,待遇提升与人员精简的“一增一减”,不仅减轻了村级负担,更让网格队伍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治理活力被彻底激发。
通过梳理6大类43项网格事项清单,制定《村级网格员管理考核细则》,明确走访巡查、信息采集、矛盾调解等具体职责,实现“清单式管理、积分制考核”。同时建立“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的六步闭环机制,借助县级综治信息平台和村级监控系统,网格员用手机APP就能实时上报、处置问题,让群众诉求在网格内快速响应、高效解决。
如今的西营村,网格已成为政策落地的“直通车”、矛盾化解的“减压阀”、服务群众最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