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着经济责任,更肩负着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企凝聚员工力量、传递发展理念、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命线”,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新时代经济格局调整、数字化浪潮冲击以及员工思想观念多元化,传统基层思政工作模式逐渐显现滞后性,创新探索成为国企突破发展瓶颈、筑牢思想根基的必然选择。
一、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存问题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灌输、轻共鸣”的现象,具体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部分基层单位思政工作仍停留在“读文件、学政策”的传统模式,内容多聚焦宏观理论,未能结合员工岗位实际、职业发展需求与生活关切,导致员工产生“思政与业务两张皮”的认知,参与积极性不足。例如,在青年员工占比提升的背景下,仍沿用单一的会议宣讲形式,忽视年轻群体的需求,难以引发思想共鸣。
其二,方法与时代脱节,缺乏创新性。面对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变革,部分基层单位未能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思政工作仍依赖“宣传栏、黑板报、纸质材料”等传统载体,传播效率低、覆盖范围窄。同时,工作方法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对员工思想波动的捕捉滞后,无法及时回应员工在薪酬福利、职业晋升、工作压力等方面的诉求,导致思政工作“被动应对”,难以发挥思想引导作用。
其三,队伍与需求脱节,缺乏专业性。基层思政工作者多为兼职人员,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培训与沟通技巧训练,在面对员工复杂思想问题时,要么“回避矛盾”,要么“照本宣科”,无法精准把握员工思想痛点。此外,思政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多以“活动次数、材料数量”为评价标准,忽视工作实效与员工满意度,导致队伍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足。
二、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针对现存问题,国有企业需以“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时代”为原则,从内容、方法、机制三个层面推进基层思政工作创新,构建大思政格局。
(一)内容创新:从“理论灌输”到“价值共鸣”,构建“三维融合”内容体系
内容是思政工作的核心,需打破“单向输出”思维,围绕“业务、文化、员工”构建融合型内容体系。一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思政+业务”场景化内容。将思政教育嵌入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例如在项目攻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关突击队”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安全生产中融入“责任担当”教育,以事故案例警示、安全标兵分享等形式,让思政内容与员工岗位责任紧密结合。
二是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塑造“思政+文化”浸润式内容。挖掘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红色基因与奋斗故事,例如梳理国企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贡献、老员工的创业历程,制作成微视频、漫画、口袋书等通俗载体,让企业文化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同时,结合企业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班组”评选,将抽象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具象的行为标准,增强员工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
三是与员工需求深度融合,打造“思政+服务”个性化内容。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定期调研”机制,通过问卷、座谈、一对一访谈等形式,精准掌握不同群体的思想诉求。针对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困惑,开展“导师带徒”“职业规划讲座”;针对困难员工生活难题,推出“思政+帮扶”行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传递组织温暖,实现“思想引导”与“人文关怀”的同频共振。
(二)方法创新:从“传统载体”到“数字赋能”,构建“线上 + 线下”联动模式
数字化时代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工具,基层单位需善用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工作穿透力。一方面,搭建“线上思政平台”,打造全天候学习阵地。利用企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开设“云端思政课堂”,推送碎片化、可视化的学习内容,例如将政策解读转化为动画短片,将先进事迹制作成纪录片;设置“员工心声” 板块,建立线上意见反馈通道,及时回应员工诉求,让思政工作从“线下会场”延伸到“线上指尖”。另一方面,创新“线下互动场景”,增强体验感与参与感。摒弃单一的会议宣讲,采用“红色研学”等形式,让员工从“听众”变为“参与者”。
(三)机制创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赋能”,构建“保障+考核”长效体系
健全的机制是思政工作持续创新的保障,需从队伍建设与考核评价两方面发力。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复合型”思政团队。一方面,选拔政治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骨干员工担任专职思政工作者,定期组织参加党校培训、高校研修,提升理论水平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吸纳技术骨干、青年党员、工会干部组成兼职队伍,形成“全员思政”格局,让思政工作渗透到班组、岗位的每个角落。
二是优化考核评价,建立“实效导向”的考核机制。打破“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标准,将“员工满意度、思想认同度、业务促进度”纳入考核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业务数据对比、员工访谈等方式,综合评估思政工作成效。例如,将思政工作与班组生产效率、团队离职率、安全事故发生率挂钩,以数据证明思政工作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机制,激发思政工作者的创新动力。
三、结语
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传承中与时俱进。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要求,国企需以“问题为导向”“员工为中心”“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内容、革新方法、健全机制,让基层思政工作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从“思想引领”转化为“发展动能”。唯有如此,才能凝聚起全体员工的智慧与力量,为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