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工会作为国企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凝聚职工共识、激发奋斗热情的关键抓手,更是保障国企正确发展方向、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职工思想观念日益多元,传统思政工作模式面临挑战,亟需从理论、实践、方法层面探索新路径,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新时代国企工会强化思政工作,首要任务是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职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方面,需构建分层分类的理论学习体系:针对领导干部,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解读,结合国企改革发展实际,引导其把握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针对中层骨干,侧重政策理论与业务融合,将党的二十大关于国企改革的部署与企业战略落地结合,提升其统筹发展与思政工作的能力;针对一线职工,采用通俗化、具象化表达,把“大道理”转化为“身边事”,通过“理论+案例”“政策+福利”的解读方式,让职工理解党的理论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另一方面,需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建立“导学、研学、践学”闭环机制-通过工会干部带头导学、职工小组专题研学、岗位实践检验践学成果,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避免“学用脱节”,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职工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二、聚焦职工需求,增强思政工作温度
思政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脱离职工需求的思政工作必然流于形式。新时代国企职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90 后”逐渐成为主力军,其需求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归属”“价值实现”多元延伸。工会需以“职工为中心”重构思政工作逻辑,将“讲道理”与“办实事”深度融合。首先,建立精准化需求调研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会、“工会主席接待日”等渠道,动态掌握职工在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生活服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诉求,形成“职工需求清单”,避免思政工作“大水漫灌”。其次,将思政工作融入权益保障全过程:针对职工关心的薪酬福利、职业培训、劳动保护等问题,工会需主动对接企业管理层,推动政策落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传递党的关怀-例如,为青年职工搭建“导师带徒”“技能比武”平台,助力其职业成长;为困难职工建立帮扶档案,提供精准救助,让职工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认同思政工作传递的价值理念。最后,关注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开展“职工文化节”“心理健康讲座”等,营造温暖和谐的企业氛围,以情感共鸣强化思想认同,让思政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思政工作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职工的认知习惯,工会需以“创新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构建多元化、互动式的工作模式。
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 “线上思政阵地”:利用企业微信公众号、内部学习APP、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开发“微党课”“职工心声互动区”等栏目,将思政内容转化为图文、动画、短视频等鲜活形式,满足职工“碎片化”学习需求;建立“线上意见反馈通道”,实时回应职工疑问,让思政工作从“线下单向讲”变为“线上双向聊”,增强参与感。
二是依托企业文化载体,实现思政工作“润物无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企“红色基因”“行业特性”结合,提炼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理念,通过“劳模事迹展播”“企业发展史讲解”“岗位初心分享会”等活动,让思政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利用企业宣传栏、车间文化墙、职工书屋等物理空间,打造“沉浸式”思政场景,让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熏陶。
三是探索“体验式”思政模式:组织职工参与“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乡村振兴帮扶实践”“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等活动,通过实地体验、亲身实践,替代传统 “说教式”教育,让职工在情感触动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思政工作的感染力。
四、建强工作队伍,夯实思政工作保障
工会思政工作的质量,关键取决于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新时代需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工会思政工作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支撑。
首先,强化队伍政治素养: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党的创新理论培训、国企思政工作专题研讨,邀请党校专家、资深思政工作者授课,提升其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思政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提升队伍专业能力:聚焦“沟通技巧”“心理疏导”“新媒体运营” 等核心能力,开展实战化培训-例如,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工会干部应对职工思想困惑的能力,通过“短视频制作”提升其线上思政内容创作水平;鼓励工会干部深入一线,参与职工岗位实践,了解生产经营实际,避免“纸上谈兵”,让思政工作更接地气。
最后,优化队伍结构:打破“单一化”用人模式,吸收企业内年轻党员、技术骨干、文艺爱好者加入思政工作队伍,发挥其贴近职工、熟悉新媒体的优势;建立“工会干部+职工代表”联动机制,让职工成为思政工作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工会干部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激发队伍工作积极性。
五、融入中心工作,彰显思政工作价值
国企工会思政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推动改革发展。若脱离中心工作,思政工作便会失去“落脚点”。工会需找准思政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实现“思政引领”与“发展赋能”同频共振。在国企改革攻坚中,工会需主动介入,通过“改革政策宣讲会”“职工意见征集会” 等形式,向职工解读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路径,化解抵触情绪,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改革;针对改革中出现的岗位调整、人员优化等问题,工会需做好思想疏导和就业帮扶,帮助职工适应新岗位,减少改革阻力。在生产经营中,工会需将思政工作与“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结合,开展“党员先锋岗”“劳动竞赛”“技术攻关小组”等活动,通过思想引领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引导职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在攻克生产难题、提升工作效率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围绕安全生产等重点任务,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月”“质量意识宣讲”等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责任承诺等形式,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为企业稳定发展筑牢思想防线。
六、结语
新时代国企工会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以理论为魂、以职工为本、以创新为要、以队伍为基、以中心为向。这要求工会组织必须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将系统思维贯穿始终。唯有跳出“就思政谈思政”的局限,将思政工作有机融入职工职业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权益维护保障以及企业改革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真正实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目标。未来,面对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日益多元的职工需求,国企工会需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浪潮以及职工思想动态与利益诉求的新变化,不断优化工作理念、方法与载体,强化技术赋能,提升专业能力,深化精准施策,使思政工作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价值塑造、夯实组织动员,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政治保障。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雅庄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