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榛”产业带来真幸福

——岚县小蛇头村党建联建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初秋时节的岚县界河口镇小蛇头村,山风裹着榛果清香扑面而来,榛叶随风摇曳,宛如波涛翻滚,枝头上挂满饱满的榛果,仿佛繁星点点。

一位村民擦去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感慨道:“想当年,这里还是‘种啥啥不长’的荒山薄地,如今竟成了‘致富果的摇篮’。”

这颗榛子的华丽转身,源于不懈的耕耘与智慧的结晶。岚县小蛇头村立足“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增收共富”工程,深耕“党支部+研究院+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昔日荒山薄地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带”,走出了一条“支部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小蛇头村地处冷凉山区,年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却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光照,为特色种植业提供了天然优势。村党支部立足“冷凉气候出好果”的理念,多次与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和经济林管理总站合作对接,瞄准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大果榛子产业,其主栽品种“达维”喜光耐寒,果大皮薄、果仁饱满、出仁率高,售价是普通榛子的2倍以上,完美契合当地自然环境与市场需求,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榛子产业发展中,小蛇头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试验田”叩开产业大门。2021年,利用10亩集体土地开辟示范田,村干部带头整地、育苗、管护,用实际行动打消群众顾虑;2023年再扩种10亩,同年首批试种榛苗挂果,亩产达80斤,亩均收益超2400元,比传统玉米种植增收2倍以上;2025年在岚县县委、县政府“一村一品”政策支持下,再拓80亩,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逐步构建起“支部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小蛇头村通过“双带”模式,将党支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村里将网格党小组嵌入产业发展,通过分片包联、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机制,为农户提供全周期服务,从幼苗培育到田间管护,从风险防范到市场对接,构建起“党群联动、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企业按保底价收购榛果,农户享受“种植收益+务工收入”双重红利,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短短几年,就让村民腰包鼓了,山岭绿了,党旗更红了。

榛果压枝,笑声漫山。小蛇头村的绿色奇迹,成为岚县汇聚资源要素、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一颗榛子富一方百姓,一面党旗红一片青山。

“我们将继续发挥‘党旗聚力领航,干部带头担当’优势,依托1200亩退耕还林地和300亩大田种植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退耕还林护生态、大田种植强产业’的双轮驱动格局,让小榛果真正成为村民的‘幸福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小蛇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