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梁桂星工作室”扮靓吕梁文化新风景

本报讯 文化繁荣,名家引领。晋剧名家梁桂星自从2024年8月27日,接受“山西省文化名家梁桂星工作室”授牌以来,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弘扬晋剧艺术,依托戏曲院团、图书馆、中小学等平台载体,拓展公益演出、多元传播等路径,推动晋剧艺术在吕梁大地焕发新生,其名家工作室实至名归,正在成为吕梁的亮丽文化风景。

山西省文化名家梁桂星工作室由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戏剧“文化奖”获得者梁桂星领衔。梁桂星从艺五十年来,恪守戏曲为民理念,辛苦耕耘、一路星光,堪称晋剧界的璀璨明星。担任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名誉副主席、吕梁学院客座教授、吕梁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总监等多个重要职务;斩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重量级荣誉;当选山西省第十一届党代表,省妇联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三届代表,省文联七届代表、八届、九届委员、十届主席团成员,吕梁市人大一届、二届代表,政协吕梁市第四届委员。2014年12月,走进国家大剧院为习近平等七常委汇报演出。2024年10月,入选“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年度人物”。她荣誉等身、身兼数职,实力与贡献颇受公众认可。

梁桂星工作室注重提升晋剧在当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剧目创作方面,梁桂星带领团队对经典晋剧剧目进行重新梳理与打磨,从剧本的剪裁、唱腔的设计到表演细节的雕琢,在表演技巧上大胆创新,在晋剧原有旦角唱腔技法基础上,融合断音、颤音、滑音等多种技巧,并吸收民歌的唱法与韵律,在水袖技巧运用上更是以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将角色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人才培养上,该工作室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根据每人的自身条件量身打造培养方案,通过这种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一批中青年演员迅速成长,逐渐成为剧团的台柱子,为晋剧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该工作室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依托吕梁学院及多所中小学,创新打造“戏曲进校园”模式,探索晋剧艺术活态传承的新路径。构建“通识教育+专业研习”双轨课程体系,形成“小骨干培养—社团孵化—梯队建设”三级培育机制,将晋剧“四功五法”转化为趣味化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解构、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从兴趣启蒙到专业传承层层递进,推动晋剧系统性融入学校美育体系,助力晋剧艺术振兴。4月2日至3日,她以大赛评委和戏曲进校园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参加吕梁市第四中学“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向师生们介绍戏曲知识,现场表演晋剧经典片段,分享晋剧《廉吏于成龙》从移植排练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动人故事,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此外,该工作室还经常走进社区,举办晋剧表演、讲座等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晋剧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该工作室成为晋剧传承的“活态载体”。梁桂星通过工作室开展技艺传授、资料抢救等工作,避免传统技艺因“人走艺绝”而失传。吕梁市图书馆与梁桂星戏曲工作室达成深度合作,通过戏曲文化立体展示,戏曲普及讲座与工作坊,中老年戏迷票友培训活动,社区戏曲文化活动,线上戏曲资源建设,开展多元化的戏曲普及工作,定期举办戏曲培训、展演等活动,探索非遗戏曲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

文化长征,开创未来。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梁桂星工作室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晋剧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激活文化生命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惠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让晋剧这朵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雒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