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生鲜区的水果摊前总围着不少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油亮的苹果、饱满的橙子贴着“今日特价”的标签,表皮看不出半点瑕疵。可拎回家一刀切开,内里早已发黑软烂;反观旁边按原价售卖的水果,倒个个果肉紧实、汁水充盈。这种“外鲜内腐”的打折水果,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糟心事。
这现象实则是商家用“信息差”算计消费者的套路。部分超市为降低库存损耗,将内部变质但表皮完好的水果做简单处理:擦去细微霉斑、给果皮打蜡提亮,再用“限时折扣”当幌子吸引顾客。短期看超市减少了损失,长期却在透支信任:当越来越多人遭遇“外鲜内腐”,不仅会对“打折生鲜”产生抵触,更会连带质疑超市的整体品控,最终失去客源。
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筑牢“诚信防线”。对超市而言,应把诚信放在利益前面:一方面建立“透明化标注”制度,在打折水果区明确标注“可能存在内部软化/局部变质,建议当日食用”,不搞模糊营销;另一方面可推出“瑕疵水果切盒”,将轻度问题的水果切块密封售卖,既减少浪费,也让消费者看清品质。对监管部门而言,可推动生鲜销售“明码标质”的行业规范,定期抽查超市打折生鲜,对隐瞒质量问题的行为依法处罚,倒逼商家守规矩。对消费者,也需多一分理性,在挑选打折水果时尽量触摸果皮、闻气味,若购买整果,可要求工作人员现场切开检查,遇问题及时凭购物凭证维权。
超市生鲜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低价套路”,只有用透明和诚信对待消费者,超市才能留住长久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