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燕剪东风柳色新,樱开紫禁唤芳辰。荷摇北海蝉鸣夏,枫染香山雁过津。雪覆宫墙凝玉韵,冰凝太液映金鳞。轮回四季皆成画,尽是京华气象真。北京的四季,像一幅层次分明的水墨画,各有各的风骨,各有各的韵味。
春到北京,总带着点矜持的温柔,颐和园的昆明湖畔,柳丝刚抽芽,嫩黄里透着鹅绿,风一吹就晃出满湖涟漪。玉渊潭的樱花是重头戏,粉白花瓣堆云叠雪,人走在花下,连呼吸都带着清甜。夏天的北京是热烈的,圆明园的荷花映着蓝天白云,公园里的蝉鸣声仿佛交织成交响乐的旋律。秋日的北京最是清旷,地坛的银杏叶铺成金毯,抬头便是湛蓝的天,偶尔有鸽哨掠过。香山的枫叶红得热烈,却衬得远山愈发黛青。柿子树挂满橙红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把秋意挑得明明亮亮。冬天的北京,一场雪落便成了北平,故宫的红墙覆着白雪,颐和园的角楼在暮色里透着朦胧的美,什刹海结了冰,孩子们在冰面上嬉笑,呼出的白气消散在清冷的阳光里。让我们走进京城的四季……
玉渊潭之春樱
暖旭初融冰渐消,相携摄友赴花朝。云蒸粉雪迷幽径,风送清香绕画桥。汉服轻扬人似玉,鸳盟细语影随涛。凭栏尽揽春光美,醉卧芳丛梦亦娇。当春日的第一缕暖阳轻柔地洒向大地,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摄友相约奔赴玉渊潭去赏樱花。刚踏入玉渊潭公园,那大片大片如云似霞的樱花便撞入眼帘。微风轻拂,花枝摇曳,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樱花香气,瞬间将我包裹在这烂漫的春日氛围里。
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穿梭于樱花林间,我仔细打量着这些春日里的精灵。早樱的花瓣洁白如雪,嫩黄的花蕊点缀其中,清新淡雅,宛如不施粉黛的少女,纯净而美好;而晚樱则更多了几分娇艳,重重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粉得浓郁,仿佛是精心绘制的工笔画,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春天的深情;一株垂樱更是风情万种,妖娆多姿地垂枝摇曳着。
樱树下,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春日的乐章。年轻的女孩们身着飘逸的汉服,手持团扇,在樱花树下巧笑倩兮,留下一张张绝美的照片,那衣袂飘飘与烂漫樱花相互映衬,宛如穿越千年而来的画中人;湖水中漂亮的鸳鸯在追逐嬉戏,湖边樱树的倒影荡起层层涟漪;摄影爱好者们则架起长枪短炮,专注地捕捉着樱花的每一个动人瞬间,从绽放的花朵到飘落的花瓣,不放过任何一处美好。几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姑娘,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在樱树林中跑着,跳着,做着各种造型,成了摄影者的拍摄目标。
站在中堤桥上放眼望去,湖光山色与烂漫樱花相互交融。湖面上,游船缓缓划过,船上的游客们欢声笑语,与岸边的樱花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我拿起相机,定格下这美好的一刻,想要将这份春日的浪漫永远留存。
来到樱花大草坪,这里视野开阔,大片的草坪与烂漫的樱花相互交织,背景是高耸的北京电视塔。人们或坐或躺,尽情享受着这春日的惬意。我躺在草坪上,仰望着湛蓝的天空,樱花的枝丫肆意伸展,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愈发粉嫩,仿佛触手可及,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沉醉在这梦幻的粉色世界里。
玉渊潭的樱花,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在这烂漫的樱花树下,我愿将所有的烦恼都抛诸脑后,只沉浸在这春日浪漫的温柔里。
圆明园之夏荷
绿盖千层接远天,荷风暗把暑云牵。粉英半展胭脂皱,翠鸟轻栖玉露圆。画舫穿波惊锦鲤,橹摇破影动湖烟。夕阳染尽浮光色,犹带清香入晚筵。夏日的圆明园,像是被一池荷花腌入味了。沿着曲曲折折的堤岸走,绿盖叠翠的荷叶仿佛无边无际,铺到天边,粉白相间的荷花从叶缝里探出来,有的半开着,像被揉皱的胭脂纸;有的全开了,露出嫩黄的莲蓬,风一吹,就晃出满湖的清香。
湖面上最惹眼的是游船。电动画舫载着游人,在荷叶间慢慢游弋,船尾搅起细碎的波纹,惊得藏在叶下的红鲤倏忽游远。几个穿唐装的姑娘在船上,被摄影师拍下来,快门声混在船桨划水的“哗啦”声里,格外清亮。偶尔有摇橹船从桥洞下钻出来,船夫慢悠悠地晃着橹,船身荡开的涟漪,把岸边垂落的柳丝都逗得轻轻摇摆。
一只翠鸟嘴里叼着小鱼,站在莲蓬上。忽然有黑天鹅从荷叶深处游出来,红喙像抹了胭脂,浮在水面的姿态优雅得像位绅士。它大概是习惯了游人的目光,径直朝一艘停着的游船游去,船上的老太太赶紧把手里的面包掰成小块抛过去,黑天鹅伸长脖子接住,翅膀一扇,溅起的水珠落在荷叶上,滚成一颗颗亮闪闪的珍珠。不远处的芦苇丛里,两只大白骨顶鸡带着一群幼鸟排成一队在湖里游来游去。野鸭“扑棱”一声飞起,灰扑扑的翅膀掠过荷花顶,带起一阵香风,惊得几只蜻蜓从花瓣上飞走,绕着船舷打了个圈,又落回另一朵含苞的荷花上。
岸边的游人围观着水中的锦鲤,那红的、黄的、白的锦鲤与水鸟在一起嬉戏。穿汉服的姑娘举着团扇,站在荷塘边摆姿势,摄影师半跪在地上,镜头追着她的身影,嘴里念叨着让姑娘调整姿态。几位老先生架着长焦镜头,对着黑天鹅和水鸟“咔咔”拍摄,身旁摆放着拉杆摄影包,还有泡满枸杞的保温杯。有孩子挣脱大人的手,跑到浅滩边想摸荷叶,被妈妈笑着拉住:“小心脚下滑,你看那朵荷花多漂亮,咱们远远看就好。”
夕阳西下时,湖面被染成了金红色,盛开的荷花随着落日渐渐收拢。游船陆续靠岸,黑天鹅游回芦苇荡深处,只有水鸟还在低空盘旋。摄影的人们收起相机,翻看屏幕里的照片:有荷花映着角楼的剪影,有黑天鹅掠过水面的瞬间,还有游人欢快的笑脸。晚风拂过荷塘,送来最后一阵荷香,像是在说,今天的美好,都收录在镜头和记忆中了。
香山之秋叶
寒露初收秋意酣,漫山黄栌染层岚。石阶积叶铺金毯,静翠疏枝坠火函。五角丹砂凝古韵,千林赤霞映晴潭。香炉峰上凭栏望,云影红波共一庵。寒露过后,北京的秋意便越来越浓了。揣着对红叶的念想,我走进了香山。还未到核心景区,远远就望见漫山的黄栌树像被打翻的调色盘,从山脚到峰顶,层层叠叠的红在松柏的苍翠间蔓延,恍若天地间铺开的一幅巨幅油画。
沿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脚下的石阶被落叶染成了金黄。秋风拂过,枝头的红叶便簌簌作响,偶尔有几片挣脱枝干,打着旋儿飘落在肩头,那叶片边缘泛着橙红,叶脉间还留着几分未褪尽的鹅黄,像是被秋阳吻过的痕迹,形成了独属于秋日的气息。
行至半山亭,视野豁然开朗。往下望去,整片山谷都浸在红海里,黄栌的红热烈奔放,元宝枫的红带着些俏皮的橙,而五角枫则红得沉静,像晕开的朱砂。远处的琉璃塔在红叶掩映下露出一角,青蓝与绯红相撞,倒有了几分古画里的韵致。
山顶的香炉峰总是最热闹的。有人举着相机追着光影跑,想把这满山红韵都收进镜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石凳上,望着黄栌林沉思。我靠着栏杆吹风,看云影掠过红色的树梢,身旁孩童指着红叶喊“像燃烧的小火焰”。这漫山红叶,仿佛是秋姑娘点燃的篝火,要把整个秋天都暖透。
路过一片银杏林,金黄的叶子与火红的黄栌隔路相望,倒像是秋天的两只衣袖,一红一黄,把整个山都裹进了温柔里。偶尔有红叶飘进旁边的池塘,水面便漾开一圈圈红纹,惊起几只锦鲤,搅碎了满池的秋光。
下山时回头再望香山,红叶在夕阳里泛着暖融融的光,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原来这秋日的红,不只是热烈,更藏着岁月的沉静,就像那些在山间慢慢变红的叶子,经历了春夏的沉淀,才在秋天绽放出最动人的色彩。
颐和园之冬雪
寒雪初停晓色明,朱门轻叩踏冰行。松枝缀玉筛清景,梅萼含霜吐雅情。狮影荇桥浮慧镜,船篷冰沼卧琼莹。忽有金辉穿洞过,快门声里锁冬英。对于摄影者来讲,北京的一年四季,都有其特别精致的花卉拍摄,从植物园的梅花到城市雕塑公园的玉兰,从玉渊潭的樱花到景山公园的牡丹,从圆明园的荷花到北海公园的菊花。皇家园林颐和园更是摄影者的天堂,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铜牛两角间映万寿山,都是摄影的经典之作,这里的腊梅、玉兰、樱花都吸引着游人,春天的西堤成了花的海洋。然而最让我陶醉的是颐和园的雪花,每当雪后,我便乘早班346路公交,从尚峰尚水出发到颐和园,半个小时就会到达北宫门,这里的雪仿佛带着不期而遇的温柔。
推开那扇朱红宫门时,石阶上的积雪还没被踩实,一脚踩下去,“咯吱”一声脆响,倒像是给这皇家园林的冬晨,按了个清脆的开场键。沿阶而下,目光早被枝桠间的雪勾了去。松柏的墨绿枝条上,雪是蓬松的,像被顽童撒了把白糖,簌簌落下来时,沾在睫毛上,凉丝丝的。远处的亭榭顶覆着厚雪,飞檐的翘角从雪堆里探出来,像水墨画里没干的笔触,浓淡相宜。
往荇桥去的路,藏在一片疏朗的林子后。园林工人们正在清理路上的积雪,空气里的水汽越来越重,湖面上的风裹着雪沫子掠过来,让人忍不住缩紧脖子,却又舍不得加快脚步——怕错过了路边哪株腊梅树,正顶着雪粒开得热闹。
终于踏上荇桥时,心跳莫名快了半拍。这座横跨在昆明湖支流上的石桥,栏杆上的石狮早被雪糊成了圆滚滚的模样,倒添了几分憨态。而桥下一湾水泊里,几十艘游船正静静地泊着,青灰色的船篷上积着雪,像一群伏在水面的水鸟,连呼吸都放轻了。
正对着游船的方向,天际忽然亮了。起初是一抹淡粉,像姑娘羞怯时的腮红,慢慢晕开成橘红,再到金亮。云层被撕开一道口子,太阳像个刚睡醒的孩童,揉着眼睛探出头来。
这一刻,所有的声音都静了。风停了,雪也似落非落,只有阳光在湖面的冰层铺展开来,把那湾游船的影子拉得老长。逆光里,船的轮廓成了最简洁的墨线,带有弧度的船篷和船尾系着的缆绳,都被阳光镶上了一层金边。雪在船顶泛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碎钻,却又被船的剪影衬得愈发沉静。
一群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快门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可谁也没说话,都怕惊扰了这画面——那些船像从时光里驶来的使者,披着雪,沐着光,不吵不闹,却把一整个冬天的故事,都藏在了那道逆光的剪影里。
几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打着各种色彩的小伞,摆出各样姿态,在镜头里定格,仿佛融化在雪景里。我站在桥上看了许久,直到阳光暖得能融开睫毛上的雪,才发觉指尖早已冻得通红。可心里是热的,像被那抹晨光熨过一般。原来最美的雪景,不是漫天飞雪的张扬,而是雪后初晴时,光与影在一湾船、一座桥、一片结冰的湖面悄悄写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