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曰椒字味则麻,满树嫣红不是花。”
小区的南边有一片核桃林,四周栽着花椒树,繁茂的枝叶和尖锐的刺角相连,构筑成一道绿色的篱笆椒墙。椒墙环绕、椒香荡漾,别有一番景致。正是谷雨前后,粗壮的躯干和枝条间,长出一枝枝青嫩的叶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妻子散步之余,顺便掇取了些许嫩叶,回家用淡盐水浸泡二十分钟去杂质,焯水后过凉以保持翠绿,淋调些芝麻酱、蒜末、香醋、盐,再加花生碎,以热油激发香味,一盘凉拌花椒叶便大功告成,据说有止痛、杀虫作用,可防治脘腹冷痛、吐泻、蛔虫病、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
花椒,是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香料。在云南相继发现了不同地质时期的花椒属植物种子化石,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500万年前。这一发现成为了花椒发源于中国的有力证据。花椒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株高通常2-7米。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花椒属植物在全球约250余种,在我国也有39种和14个变种。历经古老的岁月,花椒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仅作为调味品为餐桌增添风味,更在古代诗词中留下了浪漫的象征意义
《国风·陈风·东门之枌》中“视尔如荍,贻我握椒”一句,以花椒作为男女定情信物,表达对婚姻多子多福的期许。《唐风·椒聊》通过“椒聊之实,蕃衍盈升”等诗句,借花椒果实繁茂,暗喻家族人丁兴旺、富贵昌盛。唐代王维《椒园》中“椒浆奠瑶席”描述用花椒浸泡的酒(椒浆)祭祀神灵,呼应《楚辞》中以香草敬神的传统。在古代宫廷中,花椒更是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装饰上。皇后嫔妃所居的椒房、椒宫,即以花椒之花实入泥而砌,汉代皇后专居椒房殿让“椒房之宠”一词闻名于后世,令人浮想联翩。
辣椒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末年,直至清朝中后期,中国人才开始吃辣椒,在此之前,花辣、姜、茱萸三者被称为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是为“三香”。从古籍记载中我们知道,在辣椒传入我国之前,花椒作为三香之首,在烹饪中的地位重要得很。谈及川菜的“鲜香麻辣”,许多外地人常对其中的“麻”味感到畏惧。这麻味源自花椒果实中的花椒麻素,它能激活人口腔中的神经纤维,产生类似50赫兹的振动频率,赋予川菜独特的口感。花椒,以其香气浓郁独特,麻香四溢,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那静默于每个家庭厨房之中的花椒水花椒粒,宛如一位神秘的魔法师,能轻松除腥、提鲜、添香,让扑鼻的香气与丝丝麻辣的口感,长留舌尖,回味无穷。
我素好下厨,尤喜醋熘白菜、辣炒土豆丝、尖椒肉丝等家常菜,自然花椒便是必备佐料。
炒菜的时候,先不要放油,在锅里放几粒花椒,开小火,把花椒干焙一下。等花椒的香味出来了,再放油,依然是小火,把花椒稍微炸一下。用漏勺把花椒捞出来。留下油,再开大火炒菜。
这样炒出来的菜,吃不出麻味,又比平常的做法增添了香味。妻子善长一种花椒烙饼。先将花椒捡去椒目,热锅稍炒,用石臼研细末,均匀撒在面团上,用电饼铛烙烤至熟,麻麻香香,酥酥脆脆,很有嚼头。过年炖猪肉,除必需的葱姜蒜黄酒外,还需八角、桂皮、白芷以及花椒,方可解腻、提香、入味。母亲提醒说,煮羊肉切不可放花椒,会使肉质变硬,汤色改变,失掉羊肉的鲜和嫩。
那日牙疼,找到药店坐诊的医生朋友,他建议:“没事,含几粒花椒就好了。”回家照办,起初麻痛钻心,不久疼痛减缓。又一次口舌生疮,还是医生朋友让用花椒水漱口,坚持两日,逐渐弥合。问其原因,朋友笑答:“还不知道你?最近应酬多,酒肉吃多了,胃火上升,而花椒正可温中止痛,”妻子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我每天烧了花椒水让她泡脚,不一会就周身舒服,微微出汗,睡眠质量也比之前好多了。妻子是生活的有心人,她收集了花椒的诸多妙用,以备不时之需,如油脂防“哈味”:在油脂中放入适量的花椒末,就可防止油脂变哈味;菜橱防蚁:在菜橱内放置数十粒鲜花椒,蚂蚁就不敢进去;食品防蝇:在食品旁边和肉上放一些花椒,苍蝇就不会爬;把花椒散在衣柜,可防呢料衣物被虫蛀;花椒加山楂煮水喝,可减掉大肚腩……惹得好多朋友都向她请教。
花椒易栽易活,也好管护,但囿于采摘麻烦,家乡种植面积并不广泛。只有城南的一个村,或地头堰边,或农家房前屋后都大量栽种,除满足自家所需外,还能变卖换回几个零花钱。在老家的院子里,曾经种了一棵花椒树,一串串一簇簇珍珠似的红花椒,在青叶虬枝的映衬下,散发着诱人的色彩、泌鼻的香气。奶奶找了一支高凳子,我站上去,她在一旁扶着,不停嘱咐道:“小心点,别扎着!”我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扶起枝条,小心翼翼地从根剪起,脸贴得很近,那麻香的味道愈发浓郁。花椒串随着我剪起剪落,纷纷洒落在铺好的塑料布上,就像一个个好日子的希望闪烁着跳跃着。通常手背上会被扎出好多血点,和一道道白的痕迹,但我不叫喊疼,毕竟这红色的精灵,会给寡淡无味的一日三餐增添丝许美味呀!后来,老院衰败,那棵花椒树也和奶奶一样,归于尘土,静默无声。倒是邻居霍大姐家的那株花椒树,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每年天冷时分,她便会骑车进城,把新收获的花椒给我送来三五斤。妻子会把花椒晾晒到阳台上,任秋阳热辣辣的抚摸,看着紫红的外壳变成暗红,爆裂后蹦出黑色的籽,去除杂质后,置于玻璃瓶内,为平凡的四季烟火增添别样的味道。
“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又到一年秋风起,摘花椒去!摘花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