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咱今吃甚了?”
一声悠长而亲切的呼唤,从手机屏幕里传来,勾起了无数人心中关于家的温暖记忆。这是短视频账号“牛牛与老妈”每期视频的开场白,也是儿子李彦军(以下称“牛牛”)和母亲陈玉香真实生活的序曲。
三年前,这位来自临县李家山、年近六十的家庭主妇不会想到,自己手持扫帚、头裹毛巾打扫庭院的日常,以及为馋嘴儿子变着花样做的家常饭菜,能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吸引超过百万粉丝的关注。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几天前,她会和儿子一起站在市里农民丰收节的领奖台上,捧回一个沉甸甸的“助农主播”奖杯。
领奖当晚,母子二人没有庆祝,而是像往常一样准时开启了直播。直播间就设在自家厨房,灶火正旺,炊烟袅袅。当晚的主食是莜面,牛牛妈在一旁和面、揉捏、上锅蒸制,动作麻利而专注。儿子牛牛对着镜头介绍:“莜面是咱们临县产的,配料表干净,都是咱们的自用产品。”
当热气腾腾的莜面出锅时,牛牛妈用抖擞着刚蒸出来的莜面,展示面食的韧劲,笑着说:“看,这莜面还会跳舞呢!”浇上自家熬的辣椒酱,再浇点提香的油扎蒙花,牛牛吃上一口,那句标志性的赞叹脱口而出:“香塌脑子了!”屏幕那头的观众仿佛能闻到香味,评论区瞬间被“馋哭了”“农家味十足”“已下单”刷屏,订单随之纷至沓来。
回顾走红之路,牛牛坦言:“一开始就是图一乐,记录和老妈的日常。”最初的短视频没有脚本,更没有商业计划,有的只是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下厨日常,和儿子对“妈妈饭”最本真的热爱。“我们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卖货的’。”牛牛说。正是这种不刻意推销的真诚,让粉丝感觉像是在围观一位热心邻居做饭。评论区里,“隔着屏幕都感觉到香”“地地道道农家饭”的互动,汇聚起一个高黏性、高信任度的粉丝群。这份由涓涓细流般的日常积累起来的信任,也成了他们后来助农直播最坚实的基石。
当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回馈家乡成了母子俩自然的选择。转型并非没有挑战,从拍段子到严肃的选品、谈判、品控,是巨大的考验。牛牛发挥年轻优势,负责后台运营和供应链;妈妈则坚守前线,用她的亲和力与公信力销售产品。
“我们卖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用过的,吃起来好吃的,才会卖给粉丝,要对得起粉丝的这份信任。”牛牛妈的话语朴实却有力。如今,从附近村民的农产品到全县、全市的土特产,想通过他们带货,必须先过牛牛妈这一关。“选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产品,无添加的纯正农产品。”
他们的实践,更像是一种“新农活”:用短视频这枚“数字犁铧”深耕粉丝情感,才能在直播助农时,将流量变成农民口袋里看得见的收入。截至目前,牛牛与老妈已助农销售近500万元吕梁农特产。这个数字,汇总起来是老乡们实实在在的收成,见证着汗水浇灌出的丰收。
牛牛与老妈的烟火日常,是吕梁山直播助农最生动的缩影。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扎根田间地头,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他们中,有从吕梁山走出的返乡青年,有深耕乡土内容的直播达人,也有长期帮扶农产品上行的电商先锋。他们用镜头讲述乡土故事,以流量赋能优质农产品销售。一袋袋金黄的小米、一筐筐饱满的核桃、一瓶瓶醇香的沙棘汁,正是通过这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直播间,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质之选。每一个这样的直播间,都是观察乡村振兴的窗口;每一次充满善意的下单,都是对农民辛劳的致敬与支持。
更可喜的变化发生在他们生活的临县李家山村。这个原本安静的景区村落,因为这对“网红”母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村里的人气旺了,乡亲们的干劲也更足了。一幅由亲情、美食和数字技术共同绘就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吕梁山下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生动地演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