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高小聪

90后“新农人”的共富征程

□ 本报记者 刘沛林

高小聪用摄像机记录美好乡村生活。 刘沛林 摄

金秋时节,黄土高原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吕梁主场活动盛大启幕。聚光灯下,一位身着朴素衬衫的年轻身影稳步登上讲台。他是高小聪——临县雷家碛乡双井沟村的90后返乡创业者,更是抖音上以“农民大春”之名、吸引77万粉丝关注的助农电商主播。此刻,作为“吕梁山土特产”助农电商主播的杰出代表,他正向全场讲述一个用一根网线连通城乡、让家乡山货飞出深山的动人故事。那略带乡音的质朴讲述在会场回荡,新时代农村青年那股扎根乡土、锐意创新的蓬勃朝气,瞬间点亮了现场每一双倾听的眼睛。

2019年,对于高小聪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那时还在城市打拼的他,偶然接触到自媒体行业,镜头下城市的光鲜亮丽与家乡的质朴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念头如种子般在他心中萌芽:自己为什么不回到那片家乡的黄土地,用镜头记录下父辈的汗水、大地的馈赠,让世界看见真实的乡村生活呢?就这样,怀揣着对故乡的赤子深情和创业的热血,高小聪毅然告别城市,踏上返乡的归途。

“刚开始就是通过视频简单记录我们一家的农耕劳作,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高小聪回忆道。他的镜头里没有华丽特效,没有刻意编排,只有最真实的农村生活——晨曦中劳作的农民,黄土坡上茁壮的庄稼,院落里晾晒的农产品,还有那些火塘边代代相传的乡村故事。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真诚,恰恰成为打动万千网友的关键,“农民大春”的抖音账号在7年间持续发布1600多条记录美好乡村生活的视频,粉丝从零增长到77万。

“很多外地网友看到我们的种植方式,觉得这种生态种植产出的粮食更加健康,开始询问什么渠道能够购买。”洞察到这份城乡之间的渴望,高小聪顺势开通网店,将家乡的金黄小米、甜脆红枣、饱满肾形大豆等特优农产品通过“一根网线”销往全国。

最让高小聪欣喜的是,这个创业过程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从直播助农最初几万元的年销售额,到如今超过百万元;从仅销售自家农产品,到收购全村乃至周边村民的余粮;从单纯买卖,到形成“无偿提供种子+高于市场价回收”的惠农模式——高小聪的创业之路,已然成为一条带动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之路。

红皮土豆是“农民大春”店铺最畅销的农产品之一。高小聪每年都会向村民免费提供优质种子,待收获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又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前担心种多了卖不掉,现在有小聪帮我们卖,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村民感慨道。

在互联网时代,高小聪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自媒体行业里的农民”,这个称号背后,是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坚定选择。“我深知村里有很多优质农产品很难走出大山,而内容电商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高小聪说。随着事业不断发展,他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一方面,他要不断提升创作水平,深入挖掘吕梁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将历史文旅与乡村生活相融合,讲好吕梁故事;另一方面,他将继续大力推广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业,积极与本地农产品企业对接,将本土优特农产品推广到全国。

“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年轻人的参与,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参与方式。”高小聪表示,“我只是千万新农人中的普通一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能够激励更多年轻人关注农村、回归农村、建设农村。”

从城市回归乡村,从传统农业到电商创业,在高小聪身上,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的创新,以及对未来的担当。一根网线,连接的不仅是农产品与市场,更是希望与未来。

金秋的吕梁,高粱红了,谷穗弯了,而新农人的故事才刚刚开篇。丰收不仅是五谷丰登,更是人心归乡、梦想生根的季节。在黄土高原的风中,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图卷正由越来越多“高小聪”这样的“新农人”们徐徐展开——以网络为笔,以赤忱为墨,书写吕梁农村最动人的振兴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