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留村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 本报记者 高茜

金秋送爽,“双节”同庆。在国庆与中秋交织的8天长假里,许多人踏上旅途,奔赴心中的“诗与远方”。10月1日的石楼县义牒镇留村,天朗气清。沁园春文化园内热闹非凡,广场四周人头攒动,孩子们追着飘扬的红旗嬉笑奔跑,大人们举着相机,对着红墙黛瓦的陕北民居频频按下快门,等候观演的游客沿着村道自觉排起了长龙,期待着一场特殊的“红色约会”。

“早就听说这儿的演出能跟着剧情走,还能坐在当年毛主席住过的院子里观看演出,特意带着老人和孩子从柳林赶过来!”来自周边县城的游客高娜,一边细心地给孩子整理着红军帽造型的发卡,一边难掩兴奋地向身旁人分享着期待。

上午11时整,一阵悠扬婉转的陕北民歌声,顺着古朴窑洞的窗户缓缓飘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见身着蓝布衫、扎着羊角辫的村民演员们,从巷口款款走来,少年“高石娃”挥舞着小手,欢快地跑出人群,高声喊道:“乡亲们,红军同志快到啦,咱们快去村口接一接!”随着他充满活力的脚步,这场由石楼县委宣传部精心打造的红色文旅情景剧《留村记忆——再忆沁园春》,正式拉开了帷幕。

该剧以1936年红军东征驻扎留村、毛泽东在此挥毫创作《沁园春·雪》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创新采用“行进式”观演模式,让观众“走进”历史。游客们纷纷跟在“高石娃”身后,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村路移步换景,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欢迎”板块,村民们端着热水、捧着干粮,热情迎接红军的场景扑面而来,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在“信仰”板块,巡逻红军战士整齐的脚步声从身后响起,一句“老乡们放心,有我们在!”的坚定口号,让人心头倍感安定。这些流动的红军战士,如同一个个“时空坐标”,时刻提醒着参与者,此刻正“身处”那段特殊的历史情境之中。

“第一次在红色路居地看这样的情景剧,真是太震撼了!”刚看完演出的游客李宁宁抱着儿子,激动地说,“这种体验比课本上的知识生动百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据悉,《留村记忆——再忆沁园春》自10月1日至5日每日演出两场。截至10月3日,该剧已成功上演9场,累计接待游客3100余人次,实现营收2.35万元,成为当地文化旅游节的一大亮点。除了精彩的情景剧,沁园春文化园还同步推出了“留声朗诵”“自助拍照”等特色活动。

作为石楼县“红色+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留村正以这种创新的方式,让一砖一瓦中的红色记忆真正“活”了起来,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先辈热血,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