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吕梁“空心月饼”如何走下去?

□ 冯海砚

中秋节后仍有顾客光顾的饼铺里,邮寄给远方亲人的礼盒,印证着吕梁空心月饼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这款传承数百年的美食,以酥脆口感与独特空心形态承载着乡愁记忆,却也面临着市场拓展的瓶颈。打破地域局限,让空心月饼从地方特色走向全国市场,需做好文化赋能、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的文章。

吕梁大部分地区的月饼都是空心的。一度时期市场不是很好。但是这几年空心月饼却一度受捧。主要的问题就是它被市场赋予了文化的内涵。

挖掘文化内核是空心月饼破圈的关键。“空心”并非“不实在”,反而藏着历史密码——民间相传其曾作为传递情报的载体,见证过岁月风云;五百年的制作传承中,70度水温和面、炭火烤制等工艺,凝结着手艺人的匠心。这种“空心藏珍”的文化特质,正是区别于普通月饼的核心竞争力。可将传说故事与制作技艺融入品牌叙事,让每块月饼都成为吕梁文化的微型载体,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产品创新要平衡传统与现代需求。传统红糖、茴香馅虽经典,却难以满足多元口味偏好。如今有的生产商推出三仁、五仁馅,用白酒调和馅料湿度的巧思,既保留特色又丰富口感。还可进一步研发低糖、无添加版本,适配健康饮食潮流;推出独立小包装,让“可常吃的零食”属性更突出。包装设计则需跳出红金配色的同质化陷阱,将碛口古镇、吕梁山脉、北武当山等地域元素融入其中,兼顾颜值与文化辨识度。

纵观一些月饼的销路,电商是破局利器。可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通过镜头展示枣木模具雕刻、炉壁烤制等过程,让消费者直观感受“手工制作”的价值。同时对接冷链物流,解决保鲜难题,结合中秋、春节等节点打造礼盒套餐,让这份承载乡愁的美味真正走出吕梁。

从街头小摊到远销外地,吕梁空心月饼的市场潜力已现。它的“空心”,恰好可以填满文化内涵与创新思路。唯有守住工艺根本、讲好文化故事、畅通销售渠道,才能让这款带着炉火温度与乡愁记忆的美食,既留住老顾客的情怀,又赢得新市场的青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散发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