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冯家沟的秋色越来越浓了。文创中心门前的几棵枣树枣枝垂地,密匝匝白里透红的枣儿散发着股股清香。站在石砌坝堰文化广场抬头眺望,村子被三座碧绿的山头包围,山上枣园里的枣儿已出林,红白相间的枣儿争相扑入眼帘。放眼望去,后冯家沟村就坐落在北边山坡上。
山坡上的院落层层叠叠,有五层之多。院落格局多四合院、三合院,窑洞多石砌,窑面石经过石匠精心雕琢,被称为“擦面子石窑”。建筑种类有明柱厦檐窑洞、无根厦檐窑洞、接口窑洞、一炷香窑洞、砖瓦房五类,每处窑洞古朴浑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豁子院敞亮豁达,落落大方,院子敞开,无遮无拦,豁然开朗;四合院规整大气,布局严整,砖雕中有持荷童子、荷花百合,每一块砖石皆散发着富贵与尊荣的气息,也映衬着“后冯家沟没穷的”的俗话。“光前裕后”“耕读传家”等门匾传递着忠诚、守信、笃实的道德理念和对耕读传家生活的尊崇和向往。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曾来这里,惊叹地说:“我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啊,这里居然还保留着农耕社会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被这里的一切感动了!”陈竟教授是2006年孟门年俗文化节时来的后冯家沟,当时后冯家沟的村路虽进行了改建,但依然显得陡峭狭窄,村子依然是破旧的原始风貌,然而村里的年俗文化氛围却原始浓郁,吸引了众多专家游人,尤其是古老的非遗缫丝令人称奇,那浸泡在沸水中的蚕茧眨眼之间就变成了纺车上的缕缕丝线。这也说明养蚕缫丝是后冯家沟人的一项主要副业。
沿着“之”字形路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圆梦窑洞院,院子周匝砌有高高的石墙,石墙两边开有天圆地方式大门,大门设有金柱屋宇式门脸。院子正面一线九孔窑洞,东侧是两孔没根厦檐窑洞,西侧是另一个院子的后墙,下院是一溜砖瓦房。此窑洞院原属兄弟二人,正面九孔窑洞东边五孔为砖窑,西面四孔为土窑,因战乱延误未能建成,延续至今,成为兄弟两的遗憾。发展乡村旅游,破烂的土窑得以修缮改造成砖窑,圆了兄弟两的筑窑梦。紧靠圆梦窑洞院的是剪纸院,该院正面是四明一暗五孔石砌没根厦檐窑洞,东面是两孔半没根厦檐石砌窑洞,西面和南面倒座房为砖瓦马棚。室外的装饰主要体现在门窗,门上有门顶窗,炕窗外钉有纱窗,内置开合或启吊的窗扇,窗扇糊有白麻纸,空白格子中间贴窗花,窗花多喜鹊登梅、双喜临门、蛇盘兔、连年有余、鹿鹤同春、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正面靠西边的两孔窑洞为剪纸展室,靠东边的两孔窑洞为婚俗展室。剪纸展室展览的是在此院中长大的剪纸艺人冯天香的剪纸作品。冯天香的剪纸作品题材丰富,多生活场景、神话传说、戏曲人物、花鸟虫鱼、祥禽瑞兽、吉祥图案,内容庞杂,地方特色浓郁,构图饱满匀称,造型夸张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婚俗展室分别被贴了“新郎喜屋”和“新娘喜屋”标识,粉刷雪白的窑内摆放着旧式的立柜等家具,一米左右高的白灰炕墙上,画有彩色炕围子,炕围子的内容体现的是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炕上放着一对花馍、一副担糕担子,四周墙上贴着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红喜字,空中交叉拉着彩带,室内的东西都是婚嫁时的陈设。此乃静态的婚俗展示,文投公司还排演了一场动态的婚礼,那就是情景剧《冯府娶亲》。剧情以传统婚礼为主题,将后冯家沟独特的民俗风情、历史故事融入其中,通过生动的情景再现,让游人穿越古代,体验冯府迎亲的盛大场面。
出剪纸院,踏石板铺砌的路折转而上是文投公司重点打造的民宿餐厅、花样咖啡馆、乡村书屋、精品民宿院落。民宿餐厅是依沟内地形打造,设有花田喜事餐厅、雅间、休息室等。顺着石板坡而上,半坡处有一木制的镂空鹊桥,桥下是潺潺的流水,舒缓的水声浸润着跨过鹊桥的人们,穿过鹊桥便是花样咖啡馆和乡村书屋,一线五孔石砌窑洞,三间做了咖啡屋,两间做了乡村书屋,数千册各类图书提升着村子的文化品位。挂在窑壁上的牌子显示,此院曾有过一间杂货铺,杂货铺的主人冯老板有一个女儿冯小花,碛口船夫李小永看上了冯小花,常以买东西为由到杂货铺见老板女儿冯小花。冯小花也对他暗生情愫,两人相熟并相爱。可杂货铺生意惨淡,举家搬走。多年后,李小永已老,发现杂货铺重开,他又见到了冯小花。二人重拾爱情,一起经营杂货铺,杂货铺又起死回生。沿咖啡院拾级而上是绣球书院,书院是四孔石砌窑洞,指示牌介绍,冯翰林曾在此院苦读,当时家境贫寒,冯翰林常借富户书籍苦读,经多年努力,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冯翰林喜爱木绣球树,去世后,村里将旧窑洞改为绣球书院,以传承其读书成才,激励后人追逐梦想。绣球书院东侧台阶上是一孔没根唐代石砌窑洞,窑洞内外涂刷了白漆,窑洞敞口,没有窗户,三四米深的空间里摆放一个小桌、一对软躺椅,不少游客在凳子上躺躺,感受着历史流走的千年时光。窑洞西侧孤独地矗立着一颗树叶稀少却挂有几十颗枣子的枣树,树的四周都是石砌路面,没有水肥的滋养,却能安然生长,不由得使人赞叹枣子生命力之强大。精品民宿院落位居村中最上部,有“红绣球院”“玉绣球院”“紫绣球院”,院落均为没根厦檐石砌窑洞,外面是传统的石砌窑洞,里面却别有洞天,全为现代化实施,古老的建筑里处处渗透着新旧混搭的巧思。看着村旁路边新栽植的中华木绣球树,我才明白精品民宿叫成绣球院的意图了。
剪纸院坡底的四道大坝已分别硬化为停车场、文化广场、游客中心、花田亲子乐园,花田亲子乐园设有各种大型游乐设备,供儿童游玩。圆梦院东边是花样文创部落,里面摆放着琳琅满屋的各种文创产品,尤其是柳林当地的文创产品深深吸引着游客注目。村头公路下半坡是文投公司设立的滑雪场,场内拥有百米滑道、s道等多样滑道,设有雪地越野车、雪地转转、游乐推土机、冰雪乐园、双人坦克等十几种雪上娱乐项目,配置了雪地撞撞球、滚筒、熊猫滑雪板、双人滑雪板等多样化的玩雪模具,可供二百人同时滑雪戏雪,项目甫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滑雪。文投公司董事长杨建军说:“后冯家沟是上海乡伴文旅集团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总承包的epc形式进行旅游开发,依据后冯家沟环境,以艺术、山居为主旋律,将后冯家沟打造成以婚俗文化为主题的花样艺术村。目前,项目已打造完毕。下一步文投公司将为村里创排一部沉浸式演艺剧,以增加后冯家沟的文化厚度,进一步吸引游人。”我衷心地希望剧目能够创排成功,真正实现“炕头在后冯家沟”的旅游开发目的。
写后冯家沟古村绕不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李步福。李步福本是县里的科级干部,为了改变“三山夹一沟,出门没路走,红砂石崖壁,祖辈受可怜”的落后面目,不到离职年龄就毅然辞职回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从2003年开始,默默地带领村民打了6座石坝,拓宽了2公里村通公路,新建了排洪渠,硬化了街巷通道,为后冯家沟申报成功“中国传统古村落”,改造了部分古院落,保护了村里的古建筑。说到旅游开发,老李笑着说:“后冯家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得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在大门口,老李告诉我,村后还有窨子,入口坐北向南,窄小,入内十来米处支出东西两巷,东巷直通碛口镇霍家沟村,西巷则是几条巷道弯曲回环,可循环往来,用来迷惑外来者,为村人转移赢得更多的时机和机会。他说这也是一个不错得开发项目,真心希望村子的旅游能红火起来。
离开村子,返身回望,这座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正以古韵新生的姿态惊艳亮相,丰富的业态必将给游人带来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