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洋) 今年以来,交城县持续对标“新晋邻”党建品牌建设要求,聚焦居民群众的所需所盼,通过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以“小切口”服务撬动“大民生”改善,让党建为城市治理注入“温度感”,让服务为居民生活增添“幸福感”。
错时服务“破时差”,时间“弹性”换民心。针对居民“8小时工作外办事难”的痛点,交城县探索推行“午间晚间弹性办”“周六周日不打烊”“事前预约随时办”等错时延时服务模式。通过延长服务时间、覆盖节假日,彻底消除服务“时差”,确保居民在非工作时段、非工作日也能“找得到人、办得成事”,真正实现“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同时,为保障服务质量、减轻工作人员压力,同步完善“轮岗值班、错时离岗、补休调休”配套机制,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服务“不打折扣”。今年以来,各社区(小区)已累计服务居民30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20余条次。
红色代办“跑上门”,脚步“丈量”暖万家。整合社区“两委”干部、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红色代办员”先锋队伍,将服务窗口前移,变“群众跑”为“代办员跑”。围绕居民高频需求,制定清晰的代办事项清单,明确养老认证、医保缴费、证件代领、公共事项咨询等13项服务内容,提供“全程代办、上门协办、线上网办”多样化选择。居民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群或电话预约,代办员便会迅速响应、主动对接,实时反馈办理进度,以“保姆式”贴心服务,让便捷与温暖直达居民身边。
周末议事“聚合力”,协商“议”出小美满。充分利用社区(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及公共服务区域,因地制宜打造“周末议事厅”。聚焦民生服务、小区管理、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等日常生活“关键小事”,广泛收集居民意见,严格推行“意见收集—议题确认—议事协商—明责办事—结果反馈—服务回访”六步闭环机制。根据事项的轻重缓急、业务类别及办理难度,召集不同行业的居民代表、在职党员、兼职委员等共同参与议事,精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有效化解邻里纠纷。今年以来,各社区(小区)共组织议事协商120余次,收集并解决问题233个,真正让“居民民意”转化为“满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