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永亮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社会提供着以资发展繁荣的参考文献。其中家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8月18日,斛氏族谱编著完成。来自晋中、临汾、运城、襄汾等地的斛氏宗亲200余人兴高采烈前来祝贺,在场的斛姓宗亲每人收到了一本族谱。
据了解,《斛氏族谱》是由斛氏族人斛长青编著,该族谱收录的资料从公元535年到2018年,跨越了1483年的时间。为了解开斛氏家族从哪里来这一疑问,斛长青多次去晋中、临汾、运城、襄汾、内蒙、西安等地查阅资料、寻碑记、访庙宇、收集斛氏资料,历经十年完成了族谱的编著。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联系到1662名斛氏族人。
斛海照说:“斛氏族谱里有关家规家训和训子录的部分写的非常好,家规家训是我们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传递正能量,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回忆起编撰《斛氏族谱》的过程,斛长青很是感慨。他说,族谱不仅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家风家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都很有意义。斛氏族人要秉继先祖仁德忠义,发扬家族优良传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书是斛氏族人智慧、精神与力量的继承和延续,更是斛氏优良家风的升华和砥砺。”武曾祥在此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据悉,《斛氏族谱》已被市档案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