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城镇岚城村在岚县城北15公里左右。这是个很大的村子,还有东、西、南、北四关的名字留下来。这就是隋代以后直到民国时的岚县县城所在,延续时间达1200年之久。我们可以称这里为岚县的第二县城。这里没有岚河一样的水流,县城在这里相对安全。
隋城是建在高岗上的古城址,坐北朝南、西高东低,东西长800米,南北长1000米,城外有护城壕。保存较好的西城墙宽6-12米,残高2—10米。夯层厚6厘米,夯土为黄色沙性土和粘土。城内遗物丰富,灰坑较多,所含遗物有绳纹及素面陶片,陶器有瓦、盆、罐等。
从村中绕到东侧,我们看到隋城遗址的省保碑。附近的夯土墙高达10米。局部还能看到包砖的痕迹,是明代所为。村内随处可见巨大的城砖。转到遗址西面,穿过外侧的护城沟,来到二层台地上的城墙脚下。这里残存一段包砖墙体,目测这段城墙可能是后来修补,立面和白灰层都很不规则。从这里再爬升到高处,看到西墙和北墙基本连在一起,外侧突出墙体的马面设置还比较明显。南侧紧邻村子,历代取土开辟居住场地,出现了10米以上的断崖,这样包括南墙在内的隋城遗址的南半部已经难觅旧貌了。
清雍正八年《岚县志》载岚城镇隋城始建于隋大业十年(614年),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州城,经唐、五代、北宋延续460余年。北宋元丰二年(1097年)时,旧城南筑新城,即今岚城镇。建成后隋城废。这宋城一直使用至今。遗憾的是,在这个大村内除一座看不清文字的清代石碑、个别柱础石构件外,就是散布各处的古城砖。百年沧桑后,古迹无存。
傍晚,回到岚县城。好像是绕了个千年的大圈,第二县城又回到了岚河畔。人们吸取了历史教训,新县城的位置建在了河道北侧的高处。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岚县两座古城,是几千年来吕梁山地区先民生产开辟之地,是民族大融合的见证。抚今追昔,天上云间,岚州大地上,土豆花盛开。夜色中,我在岚县城里漫步,秀容街、宜芳街,这些古名让我的思绪又回到那个时代。这里海拔较高,走不多久,已经感到初秋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