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交付期将至,催生了一种新兴实现量产的方式,通过与传统车企合作的途径实现量产,这就是代工。此前代工模式一直不被政策鼓励。
8月31日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公开透露,“《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预计年内发布,备受关注的汽车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代工,以及企业的委托加工等事宜正在加紧研究落实之中。同时,办法将允许集团内部代工生产,开展产品自我检验试点等优惠工作。”
实际上,今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晓明也曾公开表示,“代工模式已经在电子、家电行业拥有成熟的模式,汽车行业可以做一些比较和借鉴。”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电咖汽车、新特汽车、拜腾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相继选择了代工模式。去年4月,蔚来汽车再次宣布敲定第二家传统车企合作伙伴长安汽车,达成合作伙伴关系;随后10月,小鹏汽车牵手海马汽车,签署框架协议;紧接着,其他造车新势力也先后公布了代工的合作伙伴,电咖汽车和东南汽车达成合作,拜腾汽车选择与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携手,新特汽车也选择牵手一汽轿车。
威马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还相继入围2018年第9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特别是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被冠以“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和“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字样,系代工生产。此番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再度入围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也意味着国家层面对造车新势力代工模式的认可。
种种迹象揭示代工模式的合法化或成为一个趋势,将在政策层面得到基本的保障。
在缺少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情况下,代工模式可为造车新势力们加速实现量产。在业内人士看来,代工有望合法化意味着他们的产品或将会更快地投入市场,能够帮助造车新势力们规避自身的不足,利用传统车企的既有产能以及规模化的制造环节实现自身的量产,减轻自身在产能、制造环节上的压力,加速量产交付进程,也能学习传统车企的生产经验以及在市场上利用传统车企的品牌影响力去吸引消费者。而对传统车企来讲,由于“积弱多时”,自身产品力不足,产能逐渐呈现过剩。传统车企为造车新势力代工,可共用产能,提高投入效率,也可为传统车企带来销量和盈利新的增长点。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合作双方利好明显,可以让双方都学习到新东西,会提高造车者的成功概率。”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曾表示,“造车新势力在制造环节不会比传统车企好。代工模式能够利用传统车企既有的产能,在推进量产化进程的同时也能帮助传统车企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能够让蔚来汽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