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关 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引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所讲。

典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经典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也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明德”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而“明明德”,前面的“明”字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明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德”这个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地重要,这种影响一直到今天。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黄大发长期担任贵州遵义一个小山村叫草王坝村的党支部书记。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乡亲们历经30多年,硬是在一条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黄大发身上这种爱国为民的情怀就是大德。

公德,顾名思义,就是公共领域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讲,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私德简单来讲,就是私人领域的道德,就是私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品质和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把“私”字。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在私德问题上,党员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这种警醒意识,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除了工作需要之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大家也许会问,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日理万机,为什么会去关心党员干部的私事、私德呢?其实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