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回望碛口

——品读碛口古镇之一

□ 解德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有文化才厚重。黄河因“碛”而生险,碛口因“险”而成镇。碛口古镇是吕梁乃至山西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在碛口这块净土上,能找到中华民族国魂、国脉、国运、国力的影子。走近碛口,品读古镇,回望碛口古镇商贸的兴起、发展、繁荣、鼎盛的商业文化史,感受号称黄河第二碛“大同碛”的那种浊浪排空、磅礴豪迈的气势,感受“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那种历史的穿透力,一种沧桑、悠久,凝聚着一个民族不息奋斗的文化会涌动在你的心头,你会激情澎湃,感怀万千。

碛口是集晋商、黄河、黄土文化为一体的瑰宝,是摄影家的殿堂,艺术家的摇篮,文学家的沃土,影视剧拍摄的“影视城”。当你迈进碛口,悠闲漫步古镇,品读品味其间,你既可以观赏风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也可以倾听韵味无穷的晋商故事和风俗逸闻,还可以品读碛口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的渊源流长和厚重历史。古街、古铺、古刹、古码头、古村落都是见证碛口古镇历史的珍贵文物,它们能让你穿越时空,能给历史以质感,给人文以关怀。你仿佛进入一个时空隧道,回到几百年前碛口古镇的繁华闹市:梦幻般地看到那赤身裸体的船工正在艰难地拉纤,衣冠堂堂的掌柜正在洽谈生意,满街车水马龙,驼铃之声不绝于耳……

碛口镇地处于晋西吕梁山西麓,吕梁市临县最南端,坐落于卧虎山下,湫水河与黄河交汇之处,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昔为水旱码头,如今交通主要靠公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两用的交通便利,为碛口古镇赢得了“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美誉。

黄河孕育了碛口,晋商为碛口添彩。二三百年是历史的瞬间,兴兴衰衰是历史的必然。回望沧桑历史,寻觅晋商的渊源……

据《碛口志》记载:从临县、离石一带出土的大量陶片、石刀、石斧、陶环等多种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碛口这方土地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早在战国时期就是赵国蔺邑很重要的一个兵事要冲,之后历经秦、汉、两晋,皆如此;南北朝后期,“五胡”猖獗,碛口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定胡县的门户;到了隋、唐、北宋,定胡依旧;金朝取代北宋后,实现了北方大统一;从元代开始,碛口又成为“州、县”共管的军事战略要地;从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抗战结束,碛口的战略要地作用方才失去,前后历时长达2000余年。碛口的繁荣衰落与晋商是息息相关、生死与共的。明清时期,在我国相继出现了晋商、徽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陕商、山东商、粤商、福建商和江右商10大商帮,而晋商尤以资本最雄厚、海内最富有、经营项目最多、活动区域最广、活跃时间最长而独领风骚,雄居群帮之首。创造旷世商业奇迹的晋商从明初到清末民国初年衰败前,叱咤风云5个多世纪,且起周延宋,历史悠久。同样,碛口商业的雏形在金元时期早已形成,后随明初“开中制”实行,晋商的大规模崛起而走向全面兴盛。说起晋商称雄历程,历史上树有五座丰碑,即驼帮、船帮、票号、大院和“茶叶之路”,这些在碛口均有体现和缩影。所以说碛口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毫不夸张,也毫不为过,而且在民国初年晋商已大面积衰落后,碛口又因得益于阎锡山“保境安民”的政策,依然繁荣兴盛,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止。碛口作为水旱转运码头,其生意涉及范围之广大:西至兰州、吴忠,北至包头、五原,南至邯郸、郑州,东至太原、京、津,以致很多地方的货物统称“碛口货”,譬如碛口碱、碛口油、碛口烟等,其实这些货物并非产于碛口,而是从碛口贩来而得名的。我们说“碛口兴于黄河,败于黄河”,也就是说在京包、同蒲等铁路相继建成之后,往来晋陕的货物都走了铁路,致使黄河水运价值一落千丈,于是碛口也完成了其商品集散中心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从此被人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河沟壑中,在贫困的岁月中静静地守望着,等待着,期盼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自大西北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黄河岸边产生过无数次激烈的碰撞!碰撞之一,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了解与融合;碰撞之二,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成熟;碰撞之三,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往来与渗透。而碛口古镇正处在这个碰撞的交汇点上,以“商贸往来”独持的方式,搭建起一座中原与大西北地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古镇碛口把母亲所给予的爱化成800年的繁荣,把母亲遗传下来的精神写成千古不朽的大文章,把母亲孕育成的文化深深地播撒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

纵观碛口十八大景观,最值得观赏和品读的是碛口二碛巨浪、黄河天然水蚀浮雕、麒麟沙滩、黄河峡谷、高原土柱林等自然景观,古街道、店铺、货栈、票号、当铺、古刹、古民居等人文景观。古诗赞曰:铃声昼夜鸣,船筏穿梭行;商贾客满栈,碛口“小北京”。更有诗为证:如斯仙境何处有,劝君早做碛口行。

黄河进入晋陕峡谷由北而来到达碛口,突然丢掉其汹涌咆哮的脾性,以平静婉约、平顺柔和姿态展现,河道豁然变宽,最宽处达400米左右。可是当黄河行至卧虎山前不足100米处,奇遇在临县境内流程百十余里的湫水河猛然斜插过来,注人黄河。由于湫水河由东向西而来公式挟着大量的泥沙石头,堆积卡塞在黄河的河道中,使得原来400余米宽的黄河河道,猛然紧缩至80多米,迫使黄河水流在此不得不无奈地拐个弯,在乱石堆中冲撞穿行,在寻找出路时,爆发了雷霆之怒,奔腾怒嗥,浊浪滔滔,出现了一处险滩,卧虎山横亘、黑龙庙雄峙之气势与黄河之雄浑浩荡,形成了被来往船只的掌舵者视为“虎口”的“大同碛”,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在此勾画出一幅“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奇观。由于黄河上游来的船只因大同碛而阻断,不得不在碛口开阔平静的河湾靠岸停泊,久而久之,碛口就成了停泊码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古代商贸活动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黄河航运成全了碛口,碛而口又为黄河增姿添彩,可以说,没有黄河就没有碛口古镇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