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改中,我省推动分级诊疗,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想方设法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下功夫改善医疗服务,防治结合,以便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有病能及时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全省118家县域医疗集团与三级医院全部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成立37个省级专科联盟,实现优质资源纵向流动。近两年来,我省为基层引进新增诊疗项目435项、下沉投入设备2341台,向基层下派专家51544人次,为基层培训人员116483人次。
推行“1名村医+1名乡医+多名上级医院医生”的“1+1+ X”家庭医生团队模式,全省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203个,6652名二级医院医生、429名三级医院医生参与签约服务,签约率普通人群49.17%,重点人群73.17%。
同时,还推行了“1+5”服务包健康服务,也就是1个免费包(暖心包)和5个个性化服务包(居家养老包、康复理疗包、慢病管理包、安宁疗护包、个性健康包),为城乡居民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医疗、转诊、康复、健康促进等个性化健康服务。
在转诊就医方面,对265种常见病明确了转诊标准,以及要求三级医院下转的50个病种。建立了县级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免诊查费、免健康管理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对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跟踪和指导。
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方能让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更省钱、更舒心。比如:我省采取巡回医疗、驻村服务、设置中心卫生室等方式解决卫生室“空白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采取“基层检查+医院诊断”服务模式,在基层设立专家工作室和专家门诊,把医疗专家送到群众家门口。
采取慢病用药长处方,对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病患者提供服务。医疗集团实行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一单通”,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结算实行“一站式”服务等。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健康山西”信息平台已覆盖58所三级医院、78所县级医院、3000余所基层机构。大力推行巡回医疗、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基层检查+医院诊断”服务模式、手机APP服务等,使基层群众就医、转诊更加便捷。
由此,我省基层服务量、基层服务能力、群众健康素养实现提升。基层服务量,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6.25%,住院人次同比增长7.52%;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5.09%,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1.86%。基层服务能力,2018年上半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县级医院向基层下转病人同比增长176.04%。而群众健康素养也提升了2.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