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关 注

推行医保多种支付方式改革 建立健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目前,我省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实现并轨提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标准达到490元,个人缴费180元,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5%左右;大病保险筹资水平达到70元左右,参保人员住院医保目录内个人自付超过1万元以上部分,大病保险按75%支付。

同时,全面落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保险三救助”“136”等医疗保障帮扶政策,约有18万人次受益。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我省在县域配合一体化改革实施医保总额打包付费,采取“总额预算、按月预拨、年终结算”方式,将核定的县乡村三级医保基金统一打包拨付给医疗集团,目前有105个地区签订了总额预算打包付费协议,医保部门已拨付给县级医疗集团25.19亿元。而在城市公立医院则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改革,并逐步扩大病种数量。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也在快马加鞭建立健全,让群众就医报销少跑腿、更方便。

以太原市为例,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全市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方式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确定265个病种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收治病种,选取102个诊断明确的病种实行按病种收付费改革。

实行预拨公立医院基本医疗保险周转金制度,按照定点医院上年度住院月平均结算额预付,减轻医院资金周转压力,为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创造条件,达到医、患、保三方共赢的目的。

2018年,太原市医改办与太原市医保中心在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公立医院积极推进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改革试点。也在实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县级医疗集团中全面实施“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医保打包付费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次均费用、自付比例、看病成本实现“三下降”。示范县县级医院门急诊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3%,住院患者自付比例同比下降6.2%。而在家门口就医,群众看病的间接成本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