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致富领头雁 群众贴心人

——省国资委派驻兴县安家庄村第一书记张俊光的扶贫故事

张俊光就脱贫工作征求群众意见

□ 文/图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 张亚东

兴县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张俊光是省国资委派驻兴县安家庄村的“第一书记”,三年多来,他带着大家上项目、搞产业,争当领头雁,做百姓的贴心人。

近段时间以来,天气逐渐转冷,安家庄的养驴厂需要加装护墙,张俊光正忙着勘察地形,从山顶放眼望去,厂子占地并不算大,但20亩的养驴厂当初建起来并非易事。

安家庄是省国资委驻村帮扶的定点村,全村378户村民,人均1亩地,要在大家的口粮地上办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想起建毛驴养殖基地的过程,扶贫队员韩综原感慨万千:“20亩地涉及到19户人家,大家心存顾虑,不愿意流转给我们。”

村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村民康巨庆道出了心里话:“一怕占地给不了钱,二怕占地既给不了钱,地也种不成,把地糟蹋坏。”据安家庄党支部书记康利军介绍,为建毛驴养殖基地,大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走村入户,苦口婆心,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土地流转下来。

张俊光的想法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带动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张俊光告诉记者:“每一头毛驴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因为我们是带着老百姓对我们地信任来这养殖毛驴的。”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每户每户地做担保,300头驴终于进了厂,采取集中圈养和贫困户领养的模式,一头毛驴的年收入是3000多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张俊光称:“真的希望村里面的每一个贫困户至少都能养上这么一头驴,养得越多越好,我们给老百姓提供小驴驹,养大后我们统一回收,我们统一销售。”

既要当领头雁,也要做贴心人,通过养驴的事张俊光更明白倾听大家心声的重要性,大家想什么,才能帮什么。去年村里又成立了村情反映办公室,每天总有村民们来反映问题。村民康唐迎告诉记者:“工作队队长张俊光来这三年了,工作积极,态度认真,我和他打的交道多,有些矛盾和他说一声,他都能及时解决。”对此,康利军给予了认同:“张俊光给村民处理的事情都比较合理,公开公正。”“过去这个村上访户比较多,动不动就上访,自从民情反应办公室建起后,村民们就再不去上访了。”张俊光说。

驻村三年来,张俊光带领乡亲们谋出路、办实事,贫困户由2015年初的115户减少为现在的1户,贫困人口由247人减少为4人。他说:“要让群众跟着你干,自己首先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让大家齐心协力,首先要沉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不但是他工作几年来总结出的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也是农民信任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