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季当时,想起春笋就流口水,但最近网络上有文章称“吃春笋可以治胃病”,这样的说法究竟靠不靠谱呢?
说到春笋,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不食嘴馋,食之胃寒。”胃寒是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那些原本胃肠功能比较差的人,在多吃竹笋之后,胃里感觉不适,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竹笋非常富含粗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吃多了可能会对胃产生物理性的损伤。有胃炎、胃溃疡等问题的人,并不适合大量吃竹笋。
而且,春笋含有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前者会伤害消化道,也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后者则会抑制人类的胰蛋白酶活性,从而严重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如果自身原本消化能力比较差的话,就会导致消化不良的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春笋能治胃病的说法是错误的,大家不要被骗了。
春季春笋当道,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餐馆,春笋上台率极高,那怎么才能减轻它对消化道的不良影响呢?
首先,泡一下煮一下,好去掉春笋大部分的草酸和植酸,降低单宁含量,同时也能灭掉大部分的蛋白酶抑制剂。
然后,加上富含脂肪的五花肉、排骨之类配料炖煮,用大量饱和脂肪来软化纤维素。这样就能减少春笋对消化道的危害。
但是,很多朋友说,下班累成狗,回去还要搞这么多步骤,敢不敢来点简单的?
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在超市里买“袋装水煮笋”,因为在食品加工中,除了会对竹笋进行水煮处理外,还会加入柠檬酸和少量食盐,这样做可以溶出草酸和酚类物质,不仅使笋肉更柔软,还能去除苦涩味。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