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我就是喜欢艺术体操这项运动!”在平时的训练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她都没有放弃过,她总是抱着一个坚定的态度:我要在艺术体操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她就是年仅12岁的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队员梁煜杭。
梁煜杭是一名半路出家的艺术体操运动员,此前,她已经学习了五年的民族舞蹈。后来,接触到艺术体操后,被体操运动员柔美的体形和花哨的动作所吸引,9岁那年,她坚定地转行改练艺术体操。
然而,转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固然舞蹈和艺术体操有不少相通之处,但是艺术体操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我的柔韧度不够,我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压腿,很疼。”梁煜杭说,练习压腿疼得时候会掉眼泪。幸亏,她遇到了一位优秀教练,当她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时候,教练会通过让她们背单词、古诗等办法,分散她们的注意力。转行后的她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缺乏自信。在练习一个R的动作时,她总是没有勇气去尝试做出动作,生怕自己出洋相。最终在教练的鼓励下,经过数十次的苦练,她熟悉掌握了这一个让她担惊受怕的动作。
“参加这次比赛,我还是有些紧张。”梁煜杭告诉记者,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想拿个好成绩,但又担心自己训练的时间短,对器械的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只要一有空,她就会主动去场馆练习。一旦练起来,就会废寝忘食。
“我今天练得不太好,尤其是成套动作放不开,难度也不好。下午的跳步有进步。”为了弥补失误,快速提升,梁煜杭养成了每天写训练日记的好习惯,上面的一段话写自8月7日。“练得多了,动作熟悉了,能赶上音乐了就不会被扣分。”令她开心的是,通过近段时间的练习,她认为自己进步不小,本次决赛她的目标是进入社会俱乐部乙组个人圈、棒、纱巾球项目前六。
“今天练得怎么样?吃饭还行吧?”每天晚上,母亲都会通过微信了解她的情况。每次给母亲汇报,她总是报喜不报忧。不过,自到了孝义后,在吃喝上,她向母亲实话实说。“孝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住的酒店条件非常好,床特别舒服,吃得菜种类丰富,粥很可口。”在来孝义报道的第一天,她拍了一张酒店的外部照片给母亲看,母亲非常高兴,勉励她:“好好练习,争取拿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