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电子烟行业的进入门槛极低,如今电子烟供应链日臻成熟,只需要一个厂房,刷一点地板漆,买两条生产线,请一些工人组装,没有检测环节,更遑论生产标准,几万元就可以开个厂,买点原料回来一装,直接就可以找客户卖了。该业内人士表示,从品牌注册到工厂定版再到最终产品问世,整个流程不到40天。
“中国市场在售的电子烟产品,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上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企业随意性较强。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入行的门槛很低,很多厂商抱着‘只要能用就行’的心态生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烟油泄漏、劣质电池起火甚至爆炸、添加剂中含有的不安全成分,这些都造成大量安全隐患,不仅让消费者体验不佳,更面临直接的生命安全威胁。”侯宏卫说。
电子烟到底该怎么监管?危害要如何限制?
姜垣表示,目前各国对电子烟的态度差异较大。美国一些州和城市正在加强对电子烟的约束和管控,印度已经全面禁售电子烟。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国家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并加强执法检查,让电子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场景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加重税收也可以有效减少对电子烟的需求。欧盟正在考虑增加新型烟草税率,而美国已经先行一步:10月25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一项尼古丁电子烟征税条款,规定每1810毫克尼古丁电子烟液体将会征税50.33美元。以美国电子烟头部企业Juul为例,其烟弹尼古丁含量为5%,有液体0.7毫升,要交税1.15美元。
侯宏卫呼吁:“中国应该尽快出台电子烟产品从严管制措施,制定产品标准,规范产品工艺和质量,对产品包装、规格、警示语等作出明确规定,限制广告和渠道,着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呵护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未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平台的电子烟销售渠道也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网络成为滋生违法销售电子烟行为的温床。”
(康朴 张一琪)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