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独自”过年 遗憾并幸福着

□ 薛锦红

旧历的春节即将来临,民间的“年”在老百姓中早已忙开。2020这个年,我在家也忙了不少,但在忙碌中,心中总有一丝淡淡的失落。许多人的失落,也许是因为或父或母已经离世的缘故。而我,父母尚健在,却依然无家可归。因为,今年这个年,我将“独自”度过。由于照看弟弟家孩子的缘故,父母将在远离我千里之外的天津度过这个春节。这于我这个非常恋家的人而言,是极其少有的经历。这么多年的许多个春节,即使是在成家立业之后,尽管父母那边的生活居住条件非常有限,我还是会雷打不动地拖家带口回到老家,与父母一起过年。

弟弟小我15岁,可以说,是我看着长大的。

弟弟从小顽劣乖张,也因此挨了父母无数次的打,受了邻家小孩父母无数次的白眼。老百姓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弟弟顽劣使得弟弟在学业上并不像我一样,很早就表现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天赋。因此,对于弟弟长大后的“出息”,没有多少人看好。

弟弟从小聪明懂事。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弟弟才六七岁。那时,父亲在离家五六里的沟地里种着几亩西瓜。每到暑假,父亲骑着自行车到城里卖瓜,我则陪着母亲每天到地里帮忙。弟弟虽小,却也跟着我们每天屁颠屁颠地往返十多里的崎岖山路并乐在其中。为了扩大销路,我和母亲每天傍晚返回,往往要挑上两筐西瓜带到家里卖给村里的人。弟弟也不甘示弱,或背或抱,帮着我和母亲带些东西回来。有时,带回家的西瓜数量不是太多时,弟弟也乐意和我一起抬着一筐西瓜回家。这样的方式对我而言,比起肩挑,要苦轻些。

弟弟小时候非常“好吃”,有了“好吃的”从来留不住,必须装到自己肚子里才放心。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还有弟弟在瓜地里照看西瓜,看着红壤黑子的西瓜,弟弟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吃了一块又一块。西瓜吃多了会闹肚子,特别是阴雨天。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警告弟弟不要再吃了,但就是说不下。我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并对他动了手。在气力上,弟弟到底不是我的对手,在我的“淫威”下,不得不屈服,便一边抽泣着,一边将嘴里的最后一口瓜瓤咽下。不知是下手太重,还是失手,事后,母亲跟我淡淡地说,她看到弟弟背上有手印。虽是淡淡地说,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心疼,那手印,是我打的。对此,多年来,我一直对弟弟心存愧疚,无法释怀。

弟弟从小懂得勤俭持家。记得有一年秋天,那天恰好下过一场雨,我和弟弟抬着一筐西瓜沿着回村的大道回家时,在路上零零星星看到从路的高处杏树上被秋雨砸下来的熟透了的杏核。开始我们还没有太在意,但是越往上走,发现杏核越多。那个年代,杏仁可以卖钱的,而且价格不菲,一个夏秋的累计,足可以买上不少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个情况,六七岁的弟弟也是知道的。越来越多的杏核,让我们兄弟俩非常兴奋,便沿着山路一边走一边捡。尽管抬着的筐越来越重,但当我们回到家时,弟弟仍然一脸兴奋地将我们捡到“飞来横财”的喜讯第一个告诉我母亲。

弟弟从小聪明伶俐,但在学习方面,小时候表现得并不是非常明显。甚至,在上高中之前,弟弟在学习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吊儿郎当,学习成绩也是不咸不淡。但在上高中开始,弟弟似乎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看法。高中应届毕业参加高考时,顺利考中大学,只比一本线少了2分;三年后又顺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在我们穷乡僻壤,一个农民家庭走出两个大学生,这是绝无仅有的。现在,弟弟已是天津一家合资企业的中层干部。事实上,这个结果,不是偶然的,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弟弟在学业及工作上的顺风顺水,全是勤奋刻苦得来的。

前几年,弟弟成了家。随后,又喜得千金。年轻人,成家立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后,没有父母的帮衬,工作与生活是很难兼顾的。更何况,弟弟还出门在外,远在天津。于是,在旧历2019年春上、秋冬,父母双双远赴天津,帮着弟弟照应孩子。为了减少车马劳顿,这个春节,父母没有返乡的打算,继续留在弟弟家里。我非常理解父母的苦心。事实上,早在15年前,及至此后的几年中,我的两个孩子,如果没有母亲的悉心照顾,没有父亲一个人在家有一顿没一顿、饥一顿饱一顿的辛苦付出,我的生活同样是不可想象的。那个阶段,我和爱人都在工作上忙碌,照应两个孩子、家里的一切活计,全靠母亲一个人操持。对于父母不计回报的付出,我心怀感恩。只是,近年来,母亲已年近七十,身体状况也极差,在去天津照应弟弟孩子时,不得不连父亲一块带上。

2020这个春节,不能和父母一起过,心中确有几分淡淡的失落。但,父母依然健在,还能给弟弟以帮衬,这于我,也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

唯愿父母平安健康,愿弟弟一家及所有亲友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