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 化

牡丹祖庭西河众香寺遗址确证

□吕世宏

唐代的汾州西河众香寺,也称众香精舍,文献记载是中国牡丹的原产地,也是女皇武则天垂青之地,近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给予肯定。文章里的汾州西河即今汾阳市,然而,西河众香寺遗址到底在汾阳那一块?

最早有人提出宋代香积寺即其故址,地处汾州南三十里。2005年笔者研究汾阳佛教历史,在浙江大学发现关于众香寺地址的最早记载。日本僧人圆仁(794—864)至五台山巡礼,著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记载:“郭栅村……西南行廿五里,到汾州东众香寺断中。寺东有汾河泊水,汾河流到此涨泊,故唤为泊。周围千町许,而渐向南流。从众香寺西行五里,到汾州城南门西边,入法律寺涅盘院宿。”这样香积寺之说就排除了。借此我写了小文章《牡丹祖庭众香寺地址研究》一文,指出寺庙在汾州东五里文湖岸边,笔者2006年《汾州佛学史稿》即提出众香寺在今文峰塔一带的观点。

近览2016年出版的韩守林散文集《故乡风物》中有《白牡丹祖庭》一文再次讨论了众香寺位置的问题,他回忆到上世纪90年代北廓村东发现一处唐代寺院遗址,发现大量唐代柱础和砖瓦,根据日僧记载,他认为此处很可能即是唐代白牡丹祖庭众香寺。

笔者应文物局王江之邀参观出土经幢,重审圆仁记载,感觉汾阳城北的北廓村遗址地与郭栅村距离接近二十五里。又研究该寺出土的《佛鼎尊胜陀罗尼》经幢文字,发现经幢主人为普圆禅师,有“先师广知智寂,惠化通莫。盛去十缠,道明七觉。弘宏律德,皎静冰神。业厚金河,福临香刹,诜诜门辈辩解多能,咸谓普圆师为释圃”等文字。碑文里的“金河”在这里可理解为金皇西河,“香刹”应该就是众香寺的简称,“金河”可翻译为金轮圣神皇帝之乡西河。此记载与唐代《牡丹赋》“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的记载惊人吻合。碑刻写于乾符四年(877年),普圆禅师应该是众香寺的已故主持,而弟子重晖禅师应该是新任主持。众香寺经历了唐武宗灭佛而能遗存,可见其地位重要,然而其遗址在汾州府志县志中无记载,说明该庙在唐末战争时期已经有一定破坏,乃至于湮没无闻。清代《汾阳县志》仅有:“唐无业禅师,止西河众香佛刹,州牧董叔经延于此谥大达国师。”这唯一信息。

仔细斟酌日僧笔记原文,发现日僧笔记中有诸多不确定性,确定为文峰塔附近范围有些太小。一是日僧步测距离,日僧对距离的估计存在不确定性;二是日僧记载方向与汾阳城正街走向不确定,日本僧人将北廓村一带错误地称为汾州东也在情理之中。众香寺地处郭栅村西南二十五里,从众香寺西行五里到州城南门,这两个距离定位存在矛盾。郭栅镇遗址有准确位置就是杏花村镇永安村,永安村到西陈家庄王壮桥也就是二十里左右,老人们传古浮图村到杏花村十二里。郭栅西南二十五里大约到了贾家庄、米家庄、北廓村一带了,而米家庄西行五里则去不了汾州南门。按汾阳城街道方位来看,汾阳城南门东五里则去了今文峰塔一带了。所以关于众香寺的准确位置只能确定一个大范围,我们可以肯定大约在西陈家庄南与文峰塔北之间,而北廓村遗址正在这个区间内。

考察西陈家庄与文峰塔之间与众香寺遗址有关的景点还有以下几个:神武镇、石佛寺、众香里、公式园等文化点。

今西陈家庄村,曾经唤作神武镇。已故民俗专家武福长先生主编的《宣柴堡武氏族谱》整理祖上口传史料记述:文水武氏迁居汾阳西陈家庄,西陈家庄原名凤凰村,“一种说法就是因为武则天封天后,本村为凤凰归宿,得名凤凰村”。后来武则天登基后,又将凤凰村称为神武镇,神武应该就是对武则天的称赞。民国刘天成《汾阳遗事》记载:“西陈家庄旧名神武镇,集在王壮桥南”。《武氏族谱》还说西陈家庄村东过去有“武堡”遗址,再东2里处曾经有“则天行宫”。西陈家庄南距北廓村遗址大约二三里,或许与众香寺有关系。

县志记载北廓村相邻的米家庄村有石佛寺,“石佛寺在县东北米家庄,唐大顺二年建”。石佛寺与众香寺地理位置十分靠近,二者应该有一些联系,有待深入研究。与北廓村不远的汾阳北关民国时期曾经发现“公式园”石刻后下落不明。

阅读古碑发现明清时期汾阳有众香里,嘉靖四十年见喜里北堡村《重修义勇武安王神庙记》记载有多处“众香里”捐款名单,众香里当时为武氏居住。另外,汾阳北榆苑五岳庙水仙殿有题记:“汾州众乡里贾从政”,众乡里与众香里当是一地。清代顺治年间合并里村,众香里消失,然而民国《汾阳遗事》记载文峰塔周围称“香庵场”,所谓香庵,当受众香里之影响,疑似明代众香里地近文湖一带。清代汾阳东北部有萃香里,顺治志将萃香误写为众香又有“众香、九枝并萃香里”之记载应该与众香里无关。

牡丹花雍容华贵,与盛唐之气相吻合,武则天时期长安出现了牡丹热,从此中国人爱上牡丹,誉为国花。由西京长安传中都洛阳,发展为誉满天下的洛阳牡丹。西河被国人认为是北方寒苦之地,所以今天《牡丹之歌》歌词曰:“那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就是对牡丹花这段历史的叙说。西河牡丹移植京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是武后时代的官方移植,牡丹花风靡京城,包括长安和东都洛阳,但是没有白牡丹。第二次是开元末,裴士淹在汾州众香寺发现了稀缺品种白牡丹,私人移栽入长安,成为都下奇赏。西河众香寺的高僧们对培植牡丹花做出了贡献,众香寺作为牡丹祖庭当之无愧,很有文旅价值。

如果有计划地恢复西河众香寺及其寺楼、牡丹园和武后园等建筑,将使山西文湖公园更加美丽,将文湖宜建成集旅游、生态湿地、防洪、灌溉兼民用为一体的古典生态园林。希望文物部门对北廓村寺庙遗址进一步考古,对众香寺规模和建筑做一些推断,而复建众香寺选择在贾家庄和文湖之间皆吻合日僧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