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飞剪舞妙横生,万象天工纸上耕。
灵转镂空神丽婉,巧雕彩锦慧峥嵘。
青莲跃鲤鸳鸯在,丹凤朝阳白鹭鸣。
阅尽乾坤民俗事,西窗一览看风情。
中阳剪纸以中阳县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据史料记载,中阳民间剪纸与汉代画有关。经过专家鉴定证明当地出土的很多汉代画像中就有许多关于剪纸的图案,可以证明中阳剪纸在汉代就有。另外,在该县发现的宋代服饰上的花纹与现代中阳民间剪纸艺人所剪的花纹是基本相同的,这也可以说明在宋代中阳剪纸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
唐宋以后,由于交通不便,秦汉艺术古风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留,这一古朴风格至今在当地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中还有完整的体现。明、清以来,当地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升平景象,佛教文化和戏曲艺术都盛极一时。加上当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育,市民阶层逐渐出现,这诸多因素孕育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当然,这一时期的民间剪纸也更多地接受了世俗市井文化的影响,注重了其趣味性和欣赏价值,剪纸技艺更加精湛,体现出装饰的需要,其风格精巧、华丽,引人入胜,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剪纸技艺从上层开始走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开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阳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还有数千件作品被送到日、美、韩、德等十几个国家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2006年5月,中阳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