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交城堆绫

□ 梁大智

平安如意

绣锦堆花成一绝,

丝绸绚丽绽奇葩。

固如国画凝瑰宝,

软若浮雕赛彩霞。

剪贴飞边工艺巧,

染虹折叠造型嘉。

珠帘翠羽霓裳醉,

拜月听琴笑鼓笳。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堆绫艺术,是在文水丽彬文化园举行的非遗研学,邀请传统堆绫传承人张姣丽具体讲解堆绫技艺。看着精美的堆绫艺术作品,我感受到非遗的神奇,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于是决定探访交城传统堆绫艺术传习所。

来到“传统堆绫艺术传习所”臻品阁、满庭的堆绫艺术品炫异争奇,让人目不暇接。迎面是一副《锦上添花》,表现牡丹花的雍容富贵之气,栩栩如生的锦鸡伫立在湖石上深情凝望……锦鸡的羽毛部位在堆绫的基础上加入了刺绣,工艺更显精湛。这幅作品曾获国家专利认证,被山西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产品。接下来的《秋庭戏婴图》,她们把这幅名画制作成了堆绫作品,以精致的细节,细腻的手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作品中兄妹两人无论是头发、眉目、衣饰等,都精心刻画,变化丰富,使得孩子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画面。

《平安如意》是交城堆绫传承人解爱英、张姣丽母女二人的得意之作,作品以故宫珍宝馆乾隆年间的龙凤鸳鸯瓶为创作主体,采用富贵瓶和玉如意相结合,委婉表达出欣欣向荣、富贵万年、福寿齐臻的美好祝愿。瓶身运用象征雍容富贵的皇帝和皇后造型,看似两个瓶实则合二为一,寓意平平安安。这个作品荣获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金奖。

二人以四季花作为创作题材的《春夏秋冬》传统四条屏系列,曾荣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竹报平安》荣获国家级“金凤凰创新作品设计大奖赛铜奖”,《步步高升》荣获“山西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上善若水》《历代仕女图》《锦绣千年》《大年忙乐图》……一幅幅构思独特、制作精巧的堆绫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交城传统堆绫艺术也叫堆花,是以丝绸为面料的工艺画及其制作工艺的统称,原意是指堆起来的花,有‘软体浮雕,立体国画’之称。事实上这种工艺不仅可以堆制花卉,还擅长堆制人物、动物、景物等。堆绫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民间画传统工艺。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变化莫测的纹理,优美而又不失质朴的情趣,形成了堆绫艺术独特的视觉效果。它用丝绸锦缎特殊布料重新诠释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化平凡为神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绽放在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亮丽奇葩。交城堆绫是当地特有的地域性传统工艺品,其以表现花卉静物见长,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既能美化环境,又有收藏价值。融合绘画、刺绣等多种工艺,包嵌堆贴,纯手工制作完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解爱英缓缓地介绍着堆绫文化。

交城传统堆绫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凝聚着历代堆锦绫艺人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水平。解爱英自从传承了母亲堆绫技艺后,就一直思考如何把堆绫传承发展下去。2007年她成立了交城县旺英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她敢于创新,大胆吸收各种艺术元素,融汇到自己的堆绫作品中,形成了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她别出心裁的设计以及巧妙的艺术灵感让交城刺绣堆绫艺术品大放光彩,先后传承了100余名堆绫学徒,开发了现代简约系列、大型山水风景系列等作品。特别是独创的双面镂空刺绣堆绫作品,更是开拓了堆绫市场的先例,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认证,还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交城堆绫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而女儿张姣丽不仅传承了母亲解爱英的堆绫技艺,还结合现代青年人喜好,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交城堆绫中,设计制作出了堆绫帽饰、包饰以及国风胸针、胸花系列,将堆绫运用到实际日常生活中,实现了艺术品工艺品化,为交城堆绫开拓了新的艺术风格,使得交城堆绫作品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她们对贫困地区妇女举行“技艺脱贫培训项目”免费授艺,让她们掌握一门脱贫的技艺。张姣丽还参加了“优秀非遗技艺进入百名名校传承项目”活动,走进大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传承培训,让更多的新青年认识并了解传统非遗文化,为这门传统非遗文化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

在“臻品阁”的右侧一个月亮门小屋,陈列着她们各类奖牌将杯,粗略一数,竟然有五十八块。这些奖杯不仅记载着她们的荣誉,也记载着她们的足迹,也让人真正感受到堆锦独特的艺术风情,感受到非遗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