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我认识的温开明大哥

□ 雷凌刚

温开明大哥

1980年的那个冬天,我认识了比我大7岁的温开明大哥。

那年他18岁,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汾西矿务局水峪矿掘五队,跟我舅舅一个宿舍。我才11岁,在矿子弟学校上小学。由于他的宿舍——新建二楼紧挨着子弟学校,所以我经常去他的宿舍去玩。印象中当时的他人比较消瘦、个头也没有现在长的高,憨厚、实在、与人和善,爱看书。从此感恩相遇,与他这一生结缘。

“排水大王”

“排水大王”,是1988年由当时的水峪矿的矿长陈义丰叫出来的。从此成为温兄的绰号,跟他熟悉的人似乎不怎么称呼他的名字,都喊他一声“大王”。

水峪矿二号井投产时,矿井水特别大。6401和6403工作面追水时,眼睁睁地就看见水泵、开关等设备淹没,从领导到工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排水工温开明想了几个方法,终于排除了肆虐的水患。一是分段排水。用几个7.5Kw水泵排到160Kw大泵处,这样就成了光移小泵接三公式管,避免了大泵接六公式钢管的困难,也防止了操作过程中来水急设备被淹的事故。二是用20米胶管打把捎,把泵拉出来接好管、再用绞车把小泵放到最深水圪洞处……

这些细节,被当时的采煤四队队长赵秉辉汇报到陈矿长那里,第二天,早调会上陈矿长表扬了温开明,并称他为“排水大王”!从此,那个队、那个工作面水大就调他排除水患、抢险,保证矿井正常生产。

“偷”耐火砖垒灶台

1998年5月17日,温开明和他的工友们在时任贺西主任秦灿的带领下,从水峪矿出发一路颠簸,来到了这个当时未通公路,交通闭塞,地理位置偏僻生活窘迫的小山村一一贺西。

中午,大家吃的第一顿大餐是方便面。下午,由丁师傅开车配合,温开明去邻村土焦炉旁“偷”耐火砖以供垒灶台。时过21年,说“偷”字确实听来难免不雅。然而,贺西矿的食堂烧出的第一炉火,做出的第一顿饭,的确是用温开明找回来的耐火砖和炉条垒的灶台。

冲刷巷道保证安全

贺西矿的前身,是柳林县乡镇企业的一个年产15万吨的小矿。水峪矿开发贺西时,属于一座半停产的小煤窑。

接收组成员到来时,井上断垣裂壁杂草丛生。井下所有的机电设备都是失爆。老鼠洞、羊尾巴、明接头随处可见。粉尘积聚,各种废旧材料垃圾堆积成山,只有几辆像样的人力小推车。这种情形是这些大矿上来的人前所未见的。

温开明与他的工友刘岱锋,在刚来贺西的第二天就下井干了17个小时。把当时井下的机电设备都重新加上密封圈,重新做头补弹簧垫。

因为,两次开饭时间秦灿主任都没有见他俩,可把秦主任和接收员的弟兄们吓坏了,派弟兄们到处找。直到夜幕降临时,他俩终于出井了。累到寸步难移的地步!秦主任又气又心疼,“思想教育”后亲自给他俩做了荷包蛋挂面。第二天,温开明又一天下了7次井,工作了14个小时,把所有的巷道煤尘冲刷完毕。为后来的掘进队、开拓队等大部队的开进,创造了安全保证。

助人为乐

在贺西矿,人们戏称有不认识矿长的,没不认识“大王”的。大伙都知道温开明群众基础好,助人为乐,谁家有过不去的坎都要帮一把。说服力强,有很大的号召力。谁家两口子吵架,儿女升学、就业,工作中遇到的不顺大家都愿意找老温聊聊,并让他把把关和出些点子。

关于开明老兄,曾有一首诗:

开发西进建功勋,

明日居家做老翁。

老有所乐真幸事,

兄台心想事能成。

温暖洒向孝义城,

情牵贺西老弟兄。

永葆青春心情好,

驻颜有术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