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解家坪村,在交口县康城镇的一个大山沟里。
村子东西靠山,一条南川河将村子一分为二。河西是旧村旧居,河东是新村新居。我家住在河西,背靠大山,面河而居。一排坐北向南的五孔砖窑洞和一个大大的院子,就是我的老家旧宅。
经过岁月的洗礼,破旧老宅的窑面已被岁月刻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述说着历史。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时,为方便母亲居住,改造了两间。听父辈人讲,老宅的窑洞有100年以上历史了。
老家旧宅院墙外西南侧,有一棵粗壮、高大、挺拔的老槐树,很引人注目。我小的时候,曾打问过老槐树的树龄,可长辈们谁也说不准。只听父亲说,这棵树,在他记事的时,就是这么粗、这么大。
老槐树粗壮干裂的树干向四周伸展,经久的年轮承载了久远的历史,见证了世事的沧桑。远远望去,像一个久经风霜的卫士,守护着老宅,守护着故乡的一片安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老槐树随之展露着不同的颜容,像一幅不断变化的美丽画卷,演绎着迷人的乡村故事。
春天的老槐树,比其他的树更沉稳些。当四周的杨树和柳树翠叶青青时,它才爆出米粒大的嫩芽,星星点点的一层层隐绿,悄然而不喧哗。当枝头挂满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时,香味甘甜淡雅、沁人心脾。当你寻着馥郁的香味来到树下,满满一树的雪白袅袅低垂,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清香四溢,令人陶醉。
夏天的老槐树,巍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中送来阵阵清风。
秋天的老槐树,一串串晶莹透亮的槐连豆如绿色翠珠。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脚踏上去,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从脚底蔓延到全身。这时,你若泡一壶热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吹起遍地的落叶,听槐蕊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让人久久迷恋。
冬天的老槐树,遒劲的枝干如龙如虬,随寒风摇曳发出呼呼声响。静静的沉默,赤裸的一无遮挡,展示着骄傲与挺拔。尤其是雪后的老槐树,一身银装素裹,像似“雪如槐花”又像似“槐花如雪”,十分迷人。
故乡的老槐树,虽历经沧桑岁月,风霜雨雪,仍老干新枝,苍郁茂盛。这里曾是我儿时的乐园,伴我度过童年,岁月变迁,无论狂风暴雨,它依然如故,静静守望。我离开老槐树38年了,可挺拔伟岸的老槐树,时常使我魂牵梦绕。在我的梦里,它默默地守护着老宅,守望着家乡,时时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有人曾对老槐树做了很多比喻。譬如,有的人说它是一本书、一位历史老人;有人说它是村民的伴侣、家乡的地标,如此等等。我觉得这些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我自认为,说老槐树是一本书,是因为它留下了我童年的青春梦想和心中诗画的记忆;说老槐树是一位历史老人,是因为它见证了村里一代又一代人繁衍生息的历程,目睹了故乡变迁,也目睹了家家户户的喜怒哀乐;说老槐树是村民的伴侣,是因为它与村民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伴随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归去来兮;说老槐树是家乡的地标,是因为当外来人打听人,或村里人找孩子的时,一说到去老槐树那里,很容易就找到了。
如今,老槐树已成为家乡人民的感情寄托。“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任尔东西南北风”,老槐树总是以不屈的精神,坚如磐石岿然不动;以博大的胸怀,一如既往地洒下一片浓荫,散发出一缕清香。
槐树,羽状复叶,小叶较小,树冠浓密。正因这个特点,人们喜欢在槐荫下乘凉聚会。汉代有人因此认为“槐,就是望怀的意思,人们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来人,想与来人共谋事情”。由于适宜人们乘荫纳凉,槐树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槐树因此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树种。
结尾,为故乡的老槐树附一首小诗:
槐树依旧,
村舍焕然,
乡愁绵长,
幸福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