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汽 车

核心原理没有变 但技术一直在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有关智能驾驶的消息接二连三——

由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物流车,平稳地行驶在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这是国内首个厂区无人驾驶物流项目,已有80台无人物流车投入运营,不再配置安全员,全面提升了基地内部物流运力与效率,帮助客户降本增效。

我国第一条支持自动驾驶技术运用的“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公路,其相关项目也在推进中。

其实,智能驾驶不是一个新事物。专家将其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驾驶支持、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最后一个阶段即无人驾驶。产业界目前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渐进路线,在传统汽车上逐步新增一些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过渡至完全自动驾驶;二是一步到位路线,从一开始就研发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汽车就像“四个轮子的电脑”。

智能驾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汇聚了视觉、语音、语言、深度学习等多项人工智能成果。据介绍,在智能驾驶技术中,感知就像人类的眼睛和耳朵,帮助车辆观察周围环境;决策就像大脑,实时分析可行驶空间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意图;控制则依托系统控制车辆,通过打方向、踩油门、踩刹车等完成驾驶行为。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已应用到不同车型、不同场景,载人或载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介绍,智能驾驶的应用场景一般分为开放道路场景、半封闭及封闭场景。前者包括智能驾驶出租车等,后者包括高速物流、BRT、矿山、园区、物流、港口等等。

如今的智能驾驶技术,和若干年前相比,核心原理并没有发生大的质变,但芯片、算法、操作系统、传感器、雷达等技术一直在持续优化。最近,阿里推出的“单帧3D点云语义分割”算法大幅提升了车辆对障碍物的精细化识别水平,即便行驶中临时拉起的警戒线宽仅有3厘米,车辆也能轻松识别并绕道而行。再比如,雨天行驶是全球智能驾驶公司面临的难题。滴滴出行CTO兼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介绍,雨天的水花易引发噪点,路滑影响轮胎抓力,这些环境变化会对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和控制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据此前的实况观察,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即使遭遇了大雨,依然能平稳运行,正常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