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寨中
黑茶山古称合查山,位于兴县城东60公里的东会乡,呈南北延伸之势,屹立于吕梁山脉中北部,主峰海拔2203.8米。其山势雄奇峻伟,松柏苍翠,山高林密,气候变化莫测,四季景色各异。每当春夏之季,常被阴云遮蔽,迷雾笼罩,雨帘掩盖。冬天又披上银装,藏在白云之中。“茶山积雪”为兴县古代十景之一。1946年4月8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空难事故,震惊中华,瞩目世界。
这一天,黑茶山顶的伽陀岭大雾弥漫,雪花飘落,山下向阳的阳山寺洼,小雨滴哒滴哒地下着。下午两时多,山上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响声,随后又是一声巨烈的爆炸声。但因天阴下雨,山高路滑,山上没有一个人活动,人们也就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雨停天霁,附近庄上村的人们去阳山寺院,发现了山坡上烧毁散落的飞机残骸,和一具具面目全非的遗体,才知道是飞机在黑茶山遇雾撞毁。村干部立即向四区政府报告,区政府又急忙向北坡村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报告。噩耗传来,晋绥分局分析是王若飞、秦邦宪等同志遇难,当即向延安党中央报告,并立即派出几支小分队,由晋绥分局秘书长龚子荣、公安总局局长谭政和晋绥一地委组织部长苗逢澍率领,连夜翻山越岭,赶赴黑茶山寻找烈士;县委书记魏进德带领县委、政府机关干部及四区300多民兵,赶到现场,处理善后工作。经过四、五天努力,终于将烈士遗体、遗物和党的一些重要文件找回。为悼念烈士,晋绥边区全区下半旗3天,停止娱乐活动一周,晋绥分局全体委员组成治丧委员会,停柩公祭3日。4月13日,兴县数千群众来到庄上村,参加隆重的追悼会。
《晋绥日报》采访通讯部主任兼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社长郁文写的一篇通讯,题目叫“黑茶山下吊英灵”,发表在1946年4月19日《晋绥日报》头版头条,最早向外披露了空难事件。2019年春,这篇文章又被刻成碑文,耸立在庄上村的大王庙中。
文章开头说:十七位蒙难者的尸体,停放在庄上村的古庙里,庙后是乌压压的黑茶山高峰,山巅林间一片火烬的残迹,那就是不幸殉难者的所在。村民们被这个惊人的噩耗带入了深沉的悲哀里。攀山搬运尸体的壮年们,将蒙难者死后的惨状转告了自己家里的父母妻子,引起全家同声落泪,他们都懂得蒙难者的生前事迹的。
文章写道:连日来,各山村前来吊祭的达数千人。人们拭着盈眶的热泪,环绕在灵堂中间,细心辨认着每个蒙难者的伤痕面貌。虽然烈火早已烧焦了他们的躯体,峭峻的山石撞碎他们的身形,但人民仍依然不想离去,十三日庄上村男女老少抬着香案,拿着供品,前来祭奠,众人抚棺痛哭。妇女们坐在地上低头拭泪,一片抽咽声中,突然一个老婆婆放声大哭起来:“恩人呀,你们死的太惨啊!”全场空气更为悲恸。
祭奠一毕,灵柩即将启动往岚县去,壮年们争着为死难者抬灵柩,村民们焚香叩拜,含泪相送。
当灵柩经过贺家湾时,已是深夜11时了,运灵的人们却遇到一位老婆婆,只见她偕同两个小女孩提着酒,捧着供品,在寒风中伫立街头等待祭奠,为了等待烈士亡灵,她们一家已经在此等候一个时辰。
运灵柩的队伍十分悲壮,除了战士、干部,大量的是周围十里之内村庄挑选出来的青壮年。路宽的地方灵柩用马车拉运,上坡下坡路窄的地方全部人抬。辉回山是必经之路,山道又窄又陡,无法并排抬着行走。前面只容一人背负棺木,跪着爬着前行,后面一人顶着、推着艰难通过。灵柩每到一村,村民们都要拦住祭奠。这样一村又一村,翻山越岭,15日凌晨,灵柩到达岚县飞机场附近。运送灵柩用20多个小时,走完了75公里的路程,参加运送的队伍达到1500多人。灵柩过处,千百名群众,拦路吊祭,扶棺痛哭,深致哀悼。遗体运至岚县东村镇前庄大庙里后,晋绥军区卫生部还派出了国际第六和平医院外科医生董炳坤等,认真地对全部遇难人员的遗体进行了矫形手术,经过五个昼夜的努力,完成了包扎矫形任务。4月17日,晋绥边区各界在岚县机场隆重举行“四八”烈士追悼大会,烈士遗体分两次运往延安。
“四八”烈士在黑茶山遇难后,兴县县政府于1946年11月在烈士殉难处刻石纪念,于东会寨上村建立烈士祠;1978年,将烈士祠迁于庄上村北侧山麓,改建为“四八”烈士纪念馆;2005年全面进行了翻新和维修,并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5月,在旧馆西北近200米处修建了占地面积50余亩、外围绿化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2179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新馆主馆;2009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8月在主馆左侧修建了建筑面积为5055平方米的副馆,内部陈设失事同型号美国C-47运输机等展品。与此同时,县里还在岢大线乌门山巅东侧,修建了一处“四八”烈士纪念亭和英烈墙,雕刻着毛泽东、周恩来的题词和英烈简介,使更多的人了解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